行业新闻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牟宗三的般若精神

2023-07-18 阅读次数:

  牟宗三先生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学者,他对佛学是颇有研究的,其中对般若智慧也有独到的见解。他称般若为般若精神,同时还总结出了八个字,就是“融通淘汰,荡相遣执”。

  为什么牟宗三称为“般若精神”?他认为般若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而是精神活动。那就意味着我们的认识,感知,认知,思维,意识和潜意识都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来了。对此我是认同的,我们之前就讲过,般若智慧是要去除设置在我们认知上的四个局限,其中“我相”,“人相”和“众生相”在潜意识里,是很难去除的,但是“寿者相”的惯性思维或者说固态思维是可以通过“动态思维”来改善的。所以般若精神是一场首先由思维所带动的“精神革命”。

  要理解这场“革命”,我们要先了解我们与外界互动的过程。首先我们通过感知来搜集信息。去看,去听,去触摸,去闻,去品尝,也就是佛家说的“色香声味触”,这些信息经过认知后才会成为认识,认识又会达到意识,然后意识通过不断的循环往复,不断的强化,再上升为潜意识,这就是从感知到潜意识的过程。举个例子,有一个装着水的玻璃杯,我们通过看和触摸,这种玻璃的透明和触感,水的形态通过认知的识别后,就会形成一种认识,什么认识?“玻璃易碎,水会洒出来”。这种认识到了意识后就会产生一个意识,就是“不能让杯子掉下来”。那么这种意识经过循环往复后,就会形成潜意识,就是当你不小心让杯子掉下去的时候,你的手是会下意识的去抓它,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的,这就是潜意识。

  从这个过程来看,我们的认知就是一个过滤网,或者说是分拣器,因为认知受到了限制,所以信息通过它的“筛检”之后会产生“失真”。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和看到的真实情况是有距离的,而情况越复杂,那距离加起来就越大,也就离真相越远,“失真”就越严重。所以会产生错误的意识,而这种错误的意识一旦形成了潜意识,它就会加入到“我相”,“人相”和“众生相”里面,让我们的认识进一步失真。

  所以般若精神的切入点就在认知里的思维上面,通过思维的改变,降低认识失真的程度,令我们的认识接近真相,而这种不断接近真相的认识会产生比较正确的意识,就是所谓的“正念”。当我们的“正念”越来越多的成为潜意识的时候,就会和“我相”,“人相”和“众生相”产生对抗,当”正念“足够强大的时候,就可以解除认知的限制,也就是脱离颠倒想。这就是般若精神的逻辑。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