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钢铁杂谈】看新中国第一炉铁水是如何出炉的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02-27 阅读次数: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毛主席亲临武钢视察,观看高炉出第一炉铁水,“新中国钢铁长子”——武钢从此诞生。65年后,武钢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武钢一号高炉、“一米七”工程等工业遗址向公众开放。

  2月2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俗称“龙抬头”之日。龙抬头,有盼头。武钢文化旅游区开园仪式现场,锣鼓阵阵,喜气满满。走进武钢文化旅游区,依然能感受到新中国钢铁长子的历史荣光。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2月,武钢有限作出创建4A景区的决定,武钢文化旅游区建设全面启动,按照“专班、专家、专业、专题”模式一体推进,严格遵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逐项分解、全面铺开。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辛努力,武钢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

  据介绍,武钢文化旅游区第一期规划面积6.14平方公里,以“四圈一线”为基本格局,以国家工业遗产、绿色园区、智能制造为主景观,以一号高炉、“一米七”工程、硅钢摇篮为依托,以“十里钢城、红钢绿园”为基础,融钢铁工业文化、红色基因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科技文化于一体,全方位展示了新中国钢铁长子的“精气神”。

  轰鸣声中,运料火车穿行而过,高耸的烟囱不时冒出白色水蒸气。一栋铁红色建筑在一排以蓝灰色为主调的炼铁高炉中格外显眼。

  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的武钢一号高炉,在我国钢铁产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武钢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看点。

  65年前,新中国人均钢产量2.4公斤,全国一年的产钢量只有15.8万吨。武钢一号高炉建成后,日产生铁就达2000吨以上,年产量可达75万吨,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9年,随着钢铁业转型发展,武钢一号高炉停产。投产以来半个多世纪中,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功勋炉”“光荣炉”。2021年,武钢一号高炉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

  为留存红色基因,传承钢铁文化,武钢有限投入8000万元,对一号高炉周边区域和高炉本体进行改造,按照“修旧如旧、传承历史”原则,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点的标准,精心打造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

  游客在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可以看到1958年9月13日高炉出铁的历史场景。一块触摸屏,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仿佛隐藏着时光的暗门,将手放在上面,立即重现当年的情景,只见一条火龙从高炉出铁口奔涌而来,顺着出铁沟滔滔流注,铁水和铁渣自动分离,蔚为壮观。

  在武钢文化旅游区,游客还可观摩武钢“一米七”工程当年的风貌。上世纪70年代,武钢“一米七”工程,开创了我国钢铁工业整体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装备技术的先河。

  今年54岁的江华玲,是武钢下属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得知武钢文化旅游区向社会开放,她第一时间预约参观。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成为武钢文化旅游区正式向社会开放的第一名游客。

  江华玲的父母也是武钢的职工。虽然是老武钢人,但由于工作地点几经变化,江华玲来武钢厂区并不多。江华玲说,以前只能坐公交车到武钢,一路颠颠簸簸,这次乘坐地铁5号线到武钢。一走出“武钢站”,江华玲就感受到浓浓的工业氛围。漫步武钢文化旅游区,江华玲非常激动,回忆涌上心头。“第一次来到武钢,是孩提时代参加夏令营活动,没想到后来在武钢工作,从武钢退休。”在江华玲眼里,武钢已经成为她青春岁月的一部分。

  从大学在武汉读书,到毕业后在武钢有限工作,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宋畅在武汉生活了19年。她说,武钢与城市紧密相连,行走在武钢文化旅游区,可以探寻这座城市的精神,可以看到武汉的发展变化。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武钢文化旅游区对社会公众有序开放后,各地游客都可以通过预约,实地踏访,亲身走近“新中国钢铁长子”,触摸这个经历了一轮甲子的钢铁企业的沧桑、荣光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