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十里钢城十万人”

2023-01-24 阅读次数: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从上海内迁50多家工业企业到合肥,打下了工业发展基础外,合肥依靠自身的力量也创办了一些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为机械类的重工业企业,比如合肥钢铁厂、安徽拖拉机厂、合肥矿山机器厂、合肥轴承厂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安徽省委根据中央提出的发展钢铁工业“ 大、 中、小”并举的方针,指令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合肥钢铁厂的前身,兴建一座0.5吨的示范性小型侧吹转炉。

  1958年9月1日上午8时许,这注定是个载入历史的时刻 ——— 共和国成立后我省炼出的第一炉钢水从合肥钢铁厂出炉,从而结束了安徽省有铁无钢的历史。据合钢老职工说, 第一炉钢水出来后, 全厂一片欢腾,职工四下奔走相告。不久后,工人代表们抬着用这炉钢水轧制出来的钢材,敲锣打鼓,沿长江路步行向安徽省委报喜。

  据档案记载, 1958年合肥钢铁厂正式成立,并迅速迎来它的荣耀时刻。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合钢。随后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合肥钢铁厂成了合肥最大的企业,拥有约3万名员工,有人曾用这样一句线年代,辉煌在80年代。的确,那个时候沸腾的炼钢炉是合钢人的骄傲,炽热的火花展示着它的灿烂辉煌。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合肥钢铁厂年产钢量达到25.26万吨,占安徽省地方钢铁厂钢产量的96%;生产生铁18.71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3%;生产钢材18.43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80%;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多元,利润1808万元。生产的主要产品有优质钢材和普通钢材等200多个钢种,1200多个规格,其中,部分钢材还供应给中国机械出口总公司作为生产出口产品的用料。1993年成立的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成为国家冶金工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60年开始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其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缩短工业战线,压缩工业规模。省委钢铁厂、军区锅厂、特殊钢厂、合肥焦厂、铜陵铁矿厂合并后的合肥钢铁厂(图片由瑶海区委宣传部提供)

  “十里钢城十万人”是人们对合肥钢铁厂的形容。除了生产红火外,合肥钢铁厂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商店,还有自己独立的通讯设施、报纸、公交、燃气公司等。因为生产的需要,合肥钢铁厂的厂区内有运入铁水、输出钢锭的铁路专用线条,厂区的公路南达淝河矿石码头,北通合裕路。

  安拖厂,是合肥人对安徽拖拉机厂的简称。1954年始建时,安拖厂名为合肥农具厂,当时主要生产人民急需的双轮双铧犁、山芋切片机等小型农机具。1956年9月,更名为安徽省合肥农业机械厂,并且在两年后研制成功安徽省第一台8马力轮式小型拖拉机。20世纪60年代,该厂先后试制生产了仿英福格森-35型、仿匈GS-35型、仿苏德特-20型系列和跃进-25型等中、小型拖拉机。在此基础上,1969年4月,该厂在试制出江淮-40型轮式拖拉机后,确定产品沿着拖拉机生产系列化方向发展。1973年定名为安徽拖拉机厂。

  说起安拖厂,最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直到新世纪初,他们生产的江淮牌拖拉机曾风靡一时。

  据档案记载,该厂1973年定名为安徽拖拉机厂后,1975年2月开始研发江淮-50型轮式拖拉机。1976年7月,江淮-50型拖拉机通过了国家级产品鉴定, 当年的产量达到1000台, 后来产量不断增加。当时的江淮-50拖拉机在全国很有名,和东方红拖拉机很像,但比东方红还好,适合大型农场,耕地、运输都行, 并获得了省和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因此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淮赛过东方红。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保留江淮-50型拖拉机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安拖厂开始转产江淮-12型小四轮拖拉机,兼产丰收牌系列塑料大棚;研制了江淮-5型手扶拖拉机和微型汽车。尤其是转产小四轮拖拉机后, 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到1985年时,安拖厂可年产江淮-50型轮式拖拉机1200台,江淮-12型小四轮拖拉机8000台,丰收牌GP型系列塑料大棚356套;年生产总值4203.8万元,实现利润220万元。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自身创办的工业企业中,合肥矿山机器厂应该是历史最悠久的。它的前身是1951年6月我省将安庆铁工厂和合肥铁工厂合并组建的皖北机械总厂。1952年, 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发展基础产业等方面的需要,皖北机械总厂改为安徽机械厂,主要生产矿山机械配件和小型农用机械,并且被第一机械工业部列为生产矿山机械的重点企业。1954年,安徽机械厂正式改名为合肥矿山机器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多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合肥矿山机器厂在全国率先生产了仿苏V型、U型两种系列矿车,因此声名远扬。

  据档案记载,从1961年开始,合肥矿山机器厂就研制生产挖掘机产品了。1963年,合肥矿山机器厂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合作,试制成功了0.6立方米轮胎式单斗机械挖掘机。到了1969年,合肥矿山机器厂更是成功生产出了领先全国的轮式挖掘机,这一新产品也因此成为向国庆20周年献礼的产品。

  1970年, 合肥矿山机器厂开始研制生产性能更先进的全液压挖掘机。当时我国只有上海建筑机械厂、贵阳矿山机器厂、长江挖掘机厂、杭州重型机械厂等少数几家工厂开始研制液压挖掘机,困难可想而知。通过数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合肥矿山机器厂终于在1972年研制成功了0.6立方米轮胎式液压挖掘机, 同时试制成功轮胎式16吨起重挖掘机。1974年,合肥矿山机器厂又研制成功了在全国领先的WY60型0.6立方米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在挖掘机的研发生产上,合肥矿山机器厂一直在前进。在1983年北京新产品展览会上,合肥矿山机器厂制造的液压挖掘机获得国家颁发的“金龙奖”。

  除了专业生产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外,作为早期有影响的企业,合肥矿山机器厂还为合肥的机械工业做出了贡献。20世纪60年代初, 从合肥矿山机器厂分出去3000多人,建立了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1967年再次分出去812人, 组建安徽省通用机械厂。特别是合肥起重运输机器厂,后来发展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合肥叉车厂。

  1958年5月,为填补安徽省轴承生产空白,合肥市工业交通委员会组建了合肥轴承厂。合肥轴承厂虽然不是从上海内迁而来的, 但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来,合肥轴承厂在建厂之初从上海招了大量工人,刚开始,厂里一大半的员工都是上海人。

  1958年6月合肥轴承厂开工建设时, 《安徽日报》是这样描述合肥轴承厂的:“规模巨大、年生产五万套各种规格精密轴承的合肥轴承厂,拥有保持器、冲压、热处理、磨工、车工、钢球、装配、滚柱、拔丝、校样等十几个车间……”的确,据资料记载,当年底轴承厂就生产出农用轴承1.1万套。1968年底,轴承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

  轴承虽然不起眼,也很常见,但它被誉为“机器的心脏”,可见它在机器设备中的地位。合肥轴承厂曾经在1970年生产过直径2.2米的大轴承。当时生产直径这么大的轴承,不仅在省内没有过,在国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轴承对精密度要求极高,以秒为计数单位,生产工序也十分复杂。化验、爆破、高压、软磨……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不容有失。

  据档案记载,合肥轴承厂生产最红火的是1978年到1988年这十年时间。究竟火到什么地步呢?当时新华社的报道这样说:“安徽省合肥轴承厂1979年将5个品种、23万多套轴承投放国际市场,获利74万元,1980年将扩大到9个品种、63.5万套,努力为国家赚取外汇。”合肥轴承厂的产品不仅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在国内更是十分紧俏。1983年,合肥轴承厂的产品质量还位居全国第五位,1984年就跃居全国第一位,有多个系列产品被评为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