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百年首钢的前世今生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01-23 阅读次数:

  1919年建厂的中国首钢集团(以下简称“首钢”),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钢铁情结,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缩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改革开放年代,首钢是全国第一批企业改革试点。进入21世纪,首钢是中国第一家从城市搬迁到沿海的钢铁企业。百年首钢,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诗史和传奇。

  1914年,北洋政府矿冶顾问、瑞典国立地质调查所所长安特生,在直隶省龙关县(今河北省赤城县)探明储量 丰富的铁矿。

  1918年,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烟铁矿公司”)成立。矿石运到汉阳铁厂试炼后,北洋政府决定在京畿附近选址建钢铁厂。石景山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成为建厂首选。

  1919年6月,设计年产8万吨铁、6万吨钢的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首钢前身),在石景山东麓的平原上破土动工。

  当时, 中国只有汉阳铁厂、上海和兴钢铁厂、本溪湖制铁所和鞍山制铁所四家钢铁厂,其中本溪湖制铁所和鞍山制铁所是日本人办的企业。在建的钢铁厂有阳泉保晋铁厂、汉口扬子铁厂和大冶铁厂 。

  一是起点最高。龙烟铁矿公司拥有北洋政府财力支持, 交通部、农商部分别出资122万元和128万元;在北洋政府出任过要职的徐世昌、黎元洪、冯国璋、曹锟、段祺瑞、靳云鹏等人都是公司大股东 。石炼由北洋政府主持投资建设,政府首脑悉数入股,在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 建厂目标是“北方工业之中心”,站在了发展中国民族 工业的高起点。

  二是设备最先进。石炼全部采用美国技术装备。1890年,美国钢产量480万吨,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此后美国钢铁工业一直领先全球。到20世纪初,美国钢产量 已占世界粗钢产量 1/3。龙烟公司委托美国贝林马肖公 司设计的1号高炉,为钢壳斜桥双罐上料,容积397.8立方米, 日产铁250吨,是当时大型高炉;炼铁设备和耐火 材料均为美国制造。龙烟铁矿公司还以1000块银元月薪, 聘请美国工程师格林指导建厂。

  三是管理人员学历最高。石景山炼厂荟萃了国内外顶 尖人才。徐世昌大总统任命曾任北洋政府驻日公使、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经商奇才”陆宗舆 为督办,瑞典地 质学家、“仰韶文化之父”安特生为顾问,董事是中国地 质事业奠基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各部门主 管都是“开眼看世界”的工业精英。工程司代主任程文勋毕业于比利时列日大学矿科;工程司副主任兼机务处主任符宗朝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机械系;化铁处主任胡博渊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冶科;土木处主任黄澄瀛毕业于英国达勒姆大学土木工程科……

  1923年4月15日,复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来石炼视察,对开炉尚需318.8万元资金,允诺“所需之款以政府补齐”。不久黎元洪再度辞职, 拨款成为泡影。1924年11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张作霖打算将石炼办成军工厂,派参谋长杨宇霆接手龙烟铁矿公司,杨宇霆到石炼视察后制订了续建方案。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 张作霖计划落空。

  石景山炼厂从1919年建厂到1937年七七事变,工程仅完成80%,一直未能投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距石景山炼厂东南9公里的卢沟桥制造事变,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石炼被日军侵占。

  1938年4月10日,日本军部令日本兴中公司接管石景山炼厂,易名“石景山制铁所(简称‘石铁’)”,实行军事管理。

  为了掠夺中国资源,日本对石铁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941年以来,陆续从日本迁建2号高炉(日产380吨)、3号高炉(日产600吨)和焦炉等配套设施,新建11座20吨特型高炉。日本侵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日本国务大臣藤原、日本贵族院议员后藤一藏、河北省特务机关长铃木少将及日本驻华大使等多次到石铁督促生产。

  石铁工人受到残酷压迫,被俘的900多名国民革命军第29军士兵被押到石铁做劳工。日本统治期间,石铁发生多起工人伤亡事故,工人采取罢工、怠工、破坏设备等行动进行斗争和反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石铁遭到日寇严重破坏,1号高炉损毁严重,2号高炉被铁水铸死。

  日本侵华期间,石铁共产生铁263617吨,其中23万吨运回日本, 其余供久保田铁工所北京工厂生产铸管。

  1945年11月13日,行政院副院长翁文灏偕美国总统技术顾问洛克到石铁视察,宣布接管,将“石景山制铁所”更名为“资源委员会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

  1945年12月,宋子文飞抵北平,限令石钢在三日内,将接收的北支那制铁株式会社(石景山制铁所)有关材料呈报行政院。当月,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也来厂视察。1946年,民国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钱昌照两次到访石钢;副委员长孙越崎出席石钢成立一周年纪念活动。1947年4月和9 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张群两次视察石钢。

  1948年3月26日,石钢1号高炉开炉投产,成为抗战胜利后全国唯一恢复生产的大型高炉。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南京政府密令石钢将设备迁移到南方。石钢工人在地下党领导下开展了反南迁护厂斗争。

  1948年12月17日凌晨, 中国人民第四野战军所属48军143师攻占石景山, 石景山钢铁厂获得新生。

  石钢解放当日,电令第四野战军、罗荣桓: “丰台、门头沟、石景山、长辛店系重要工业区,我五纵、十一纵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在此区作战,望令他们充分注意保护工业,其办法是一切原封不动,用原来的工人、职员、厂长、经理办事。我军只派员监督、派兵保护。”

  在人民领袖关怀下,石钢解放第二天,军管会从解放 区紧急调运25万斤粮食救济员工。

  1949年,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年世界钢铁总产量1.6亿吨的千分之一。

  1949年6月26日,石钢1号高炉投产,成为全国解放区第一家恢复生产的钢铁企业。日本侵占石景山炼厂恢复生产用了1年零3个月;接收石景山制铁所恢复生产用了2年零8个月。而在中国领导下,石钢仅用3 个半月就炼出了第一炉铁水。

  1949年10月1日,2000多名石钢职工乘坐自己修复的火车,高唱刚学会的《咱们工人有力量》,进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1年2月10日,2号高炉举行开炉典礼。石钢工人以蚂蚁啃骨头精神,用大锤和钢钎凿掉凝固在炉内的生铁,使这座被日本人破坏报废的高炉起死回生,生产能力增加一倍以上。

  1951年9月12日,毛主席给石钢党委写信,支持石钢工资改革,{1} 使石钢职工受到巨大鼓舞和鞭策。

  1952年底,石钢生铁产量从1949年的26万吨猛增到34.2万吨,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30年总产量,在鞍钢之后名列全国第二。

  1956年,石钢提前16个月完成国家“一五”计划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指标。生产生铁42.02万吨、焦炭43.04万吨、铸铁管3.70万吨。成为推进工业化的先行者。

  1958年,石景山钢铁厂升格为“石景山钢铁公司”。在全国首创 “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即国家投资,建设规模及方案、计划外项目等由石钢安排,生产、建设、设计归石钢指挥。

  “大包干”激发了石钢职工的创造力和劳动热情。2.4亿元投资还差4000万元缺口,工人到永定河滩上挖砂石料,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280万元;他们背着干粮到四川砍竹子,代替木材做脚手架。工人把竹子扎成竹排在长江上顺流而下,饿了啃干粮,渴了饮江水,七天七夜漂流到武汉,再将竹子装上火车运回工厂;很多职工出差坐火车不买卧铺, 一年节约16万元。

  1958年7月1日至5日,到石钢调研,热情地肯定了石钢大包干做法。7月6日,冶金部和财政部在石钢联合召开为期五天的“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现场会,总结推广石钢经验。副总理作了《把投资包干这面红旗更高地举起来》的讲话。、、接见了会议代表。国务院发布《关于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几项规定》,在全国推广投资包干。冶金部和财政部出版了《石景山钢铁公司实行投资包干的经验》。大包干使石钢一年完成3号高炉、3号焦炉、烧结车间三大工程 ,创造了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高速度。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石钢职工提出了“工厂变战场,机器当武器,前方猛杀敌,后方多产铁”的口号,开展“抗美援朝爱国生产竞赛”。捐献战斗机25架,其中一架命名为“石景山钢铁厂号”。

  面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孤立封锁,党中央把民兵建设作为巩固国防的重要任务。1958年,在“大办民兵师”号召下,石钢“钢铁工人民兵团”扩编为“钢铁工人民兵师”,民兵达到4万余人, 是当时职工总数的78%。

  1959年10月1日,由1500名石钢民兵和300名石景山发电厂民兵组成的首都民兵师方队,参加了北京广场举行的国庆阅兵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兵武装力量。从1958年到1999年,首钢民兵参加了历次国庆阅兵。1984年,在国庆35周年阅兵中,353 名首钢民兵组成的方队,受到主席通令嘉奖;1999年10月1日,450名首钢民兵雄姿英发走过广场,在中国民兵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1966年,石钢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首都钢铁公司”(简称“首钢”)。这年爆发的“”,给国民经济和钢铁生产造成严重破坏。1967 年,全国钢产量下降至1020万吨,比1966年减少了1/3。1968年又下降至904万吨,比1967年减少了11.4%。

  1969年9月11日,首钢向武钢、包钢、太钢、重钢提出开展“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革命竞赛建议,得到了全国工业战线热烈响应, 为扭转工业生产混乱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逆境中,首钢坚持发展,建成水厂铁矿、初轧厂、3号转炉、4号高炉,跻身全国八大钢铁企业行列。

  为了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首钢瞄准世界钢铁工业前沿技术进行赶超,成为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引领者。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为了节约焦炭、降低成本,开始研究高炉喷吹附加燃料技术。当时国外采用的高炉喷吹附加燃料,主要有重油、天然气和煤粉。1963年,石钢从国情出发,采用无烟煤进行喷吹煤粉试验。1964年4月30日,石钢1号高炉喷吹煤粉装置试车成功,成为继美国阿姆考公司、苏联顿涅茨公司之后世界第三家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企业。

  高炉喷吹煤粉技术是炼铁工艺一次革命,在全国推广效益惊人。高炉每喷吹一吨煤粉,可节省800公斤焦炭。1966年5月,石钢1号高炉采用喷吹煤粉技术,创造了入炉焦每吨铁336公斤的世界纪录。

  1981年5月1日,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首钢与英国戴维麦基公司就高炉喷煤粉技术转让达成协议。该公司在8个国家中每推销一套喷煤粉装置,就要付给首钢占设备费8%的许可证费。首钢高炉喷煤粉技术成为中国进入世界冶金领域的一项专有技术,国际公认首钢在这一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1964年12月24日,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在石钢建成投产,开创了中国炼钢生产的新纪元,成为中国走向钢铁大国的里程碑。

  1979年12月15日,首钢研制的我国第一座无料钟炉顶在新2号高炉投入运行。“首钢型”无料钟炉顶使铁产量提高10%至15%;降低焦炭消耗4% 至6%,每年可为国家创造450万元效益。卢森堡无料钟炉顶专家莱吉尔来首钢参观后说:“全世界无料钟炉顶都是我们卢森堡的专利,唯独你们首钢是自己设计的。”

  1979年12月15日,采用37项国内外新技术的首钢新2号高炉投产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

  首钢在20世纪70年代研发的世界第一组新型高风温顶燃式热风炉,综合性能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980年10月23日,首钢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出口卢森堡,成为我国冶金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技术出口协议。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先锋改革年代,首钢作为中国企业改革第一批试点,创造了许多敢为天下先的经典案例。

  1985年1月,首钢抓住西方钢铁工业萧条的时机,用买废钢的价格收购了比利时赛兰钢厂,加上拆运费用,仅相当于从国外引进全套新设备、建设同等规模钢厂投资的1/3;建设周期比引进全套新设备或国内制造,缩短2—3年;开创了引进国外二手设备加快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先河。

  1992年,首钢收购占地670平方公里、探明储量14亿吨的秘鲁马尔科纳铁矿;创办了中国工业企业第一家银行——华夏银行。这年5月22日,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视察首钢,对首钢改革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赞成你们,主要是解放思想,换个脑筋就行了。脑筋一活,想的面就宽了,路子也就多了。路啊,历来是明摆在那里的……那就看你走的路第一是对不对,方向对不对,第二是走得好不好。你们两条都走对了。

  1999年10月1日,450名首钢民兵在广场向世界展示中国民兵形象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宣告首钢搬迁和停产工作启动。首钢搬迁以 2003年3月首钢迁安钢铁公司奠基开始,以2010年6月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一期工程全线日,首钢老厂区停产。

  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的首钢工业遗存保护和开发利用,受到北京市高度重视。首钢老厂区(简称“首钢园”)定位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首钢园北区规划为“三带五区”:滨水综合休闲带、城市公共活动休闲带、长安街西延线绿色生态带;冬奥广场、工业遗址公园、石景山文化景观公园、城市织补创新工场、公共服务配套等五个功能区。

  首钢园南区依托永定河生态带、后工业景观休闲带,形成前沿科技引领区、国际交流展示区、后工业城市活力区、生态景观休闲区、战略留白区的“两带五区”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