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钢铁行业研究报告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10-14 阅读次数: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1949-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在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变、“两个黄金发展期”“三次基本建设高潮和“一段坎坷、曲折路。

  (1978-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钢铁工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普成效。钢铁工业从国外引讲了700多项先进技术,利用外资60多亿美元使中国铜铁工业的技术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养距。

  (1993-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这个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着力”一个适应”。实施“二个转变”,即着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由发度数量规模为主向调整、优化结构为主转变,由钢铁产品长期数量短缺向控制总量转变。这个时期中国钢铁工业是深化内涵式扩大生产的阶段。

  (2001-2021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时期,2001年以来,中国改草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在这一阶段中,中国钢铁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满足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解决新问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022年以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钢铁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在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环境下,我国钢铁企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加强了改革创新。同时,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有效防范风险,坚持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2 年,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委不断完善政策以推进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2022 年钢铁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降能耗和提高废钢使用量上。降能耗方面如《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 年,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 2%,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确保2030年碳达峰等。提高废钢使用量方面,到 2025 年,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 1.8亿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 15%以上;到 2030 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 20%以上。具体政策如下:

  2022年1月,《“十四五”原村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重点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钢铁等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等。

  2022年6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优化治理技术路线,加大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力度。一体推进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与节能降碳行动,推动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开展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改造提升工程试点。

  2022年8月,《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以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需求为导向,引导信息通信企业加大工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技术和服务供给力度,助力电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化转型。

  2022年12月,《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鼓励复张、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以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为重点,引导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以及先进适用的环保治理装备。

  在钢铁产业链中,上游原材料及辅料为主要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石灰石、煤炭、电力、运输和炼钢设备等,上游原料以铁矿石为主;中游为生铁、粗钢和钢材,其中钢材又包括了普通钢材和先进钢材;下游应用领域主要有建筑与基建、航天航空、铁路、机械、汽车和家电等,下业中机械和房地产需求较大。整条产业链的传导作用自下而上,即下游需求影响钢铁产量,进而影响对于上游原料的需求。

  以现有钢铁产业为基础,以“保障上游、做精中游、开拓下游”为原则,大力延伸、做精钢铁产业链,以此带动钢铁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整合和扩建铁矿企业,提高铁矿企业开采能力和开采质量,提高采矿企业的集中度,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强与外地铁矿企业的合作,保障铁矿资源的有效供给。

  积极采用先进的选矿和加工工艺,提高矿产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推进矿产的高质量、高效率加工。

  继续发展废钢回收产业,建设废钢回收基地,拓宽废钢的回收和流通渠道;提高废钢筛选和加工工艺,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

  做好炼焦、化工产品、石灰和耐火材料项目,为钢铁产业发展做好原材料和能源保障。

  积极利用高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高炉炼铁热风炉高温送风技术、高炉炼铁富氧带湿鼓风技术、高炉炼铁干法除尘技术等先进冶炼工艺和技术,降低燃料消耗和原材料消耗,增加产量。

  积极采用高炉煤铁水预处理、顶底复合吹炼、铁水热装炼钢、熔氧结合冶炼、钢水采用LF炉吹氩脱气精炼或VD炉真空精炼、电弧炉或钢包炉采用喷粉、喂丝、钢水连铸浇铸等先进、节能的技术和工艺,降低物耗等技术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重点加强和改进以下生产工艺技术:轧钢生产的绝热保温材料和预热送风技术;型钢生产的高刚度轧机、轧机滚动轴承化技术;型材生产的轧后控制冷却技术和穿水冷却轧制工艺;钢管生产的长芯棒轧制、微张力减轻轧制、在线正火或直接淬火(控制冷却)技术;热轧带钢生产的热送钢坯、新式无冷移动滑轨技术;钢丝生产的可控气氛热处理和镀(涂)层工艺。

  重点发展建筑、家电、造船、汽车、石油化工、发电设备、铁路设备、模具、石油钻井、锅炉、太阳能、风能、核能用的优质、高端钢材产品,做优精钢产业链。

  发展高炉余压余热发电项目、钢渣综合处理利用项目、钢铁生产水循环利用项目等钢铁生产节能改造项目,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积极开拓钢结构生产项目、小五金项目、刀具量具项目、不锈餐具器皿项目、化工填料和医用消毒器皿项目、模具加工项目、汽车板簧及配件项目、机械制造项目。紧密依托钢铁产品,做精钢铁制品业。

  依托废钢资源,建设“报废汽车拆解、零部件再制造及交易市场”为一体的“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产业园。拆解废旧机械设备及报废汽车回收废钢、塑料及其他可再生利用的废旧物资。

  为适应钢铁企业技改带来的机械设备迅速增多的趋势,建设全厂性的旧件修复厂,以满足机械设备易损件等的修复需求,维持其生产的连续性。

  随着钢铁产业的发展,冶金车辆的维修工作将大幅度增长(一般冶金车辆不出厂),发展冶金车辆维修业,满足车辆维修需求。

  大力推进包装盒、侧护板、包装皮、包装圈、包装捆带、包装锁扣、梯形钢管、圆护板塑料衬板、塑料垫片、垫木、防锈纸等金属包装材料、塑料包装材料、木质包装材料和纸质包装材料的生产加工,做好钢铁产品的包装服务工作。

  钢铁产品一般是指以“铁”为主要基础元素的金属基础产品的统称,日常形态包括铁、粗钢、钢材、铁合金等。由于铁合金在钢铁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用做炼钢时的脱氧剂和合金添加剂,因此,在管理和统计上将铁合金归入钢铁生产主要原材料而不归入钢铁产品。钢丝及其制品属于钢铁产品的再加工产品,不属于金属基础产品。所以在统计上,钢铁产品仅包括生铁、粗钢、钢材三大类产品等其他品种。

  钢铁产品作为基础原材料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各行业,既是工业生产的“粮食”——可作为原材料用于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消耗等;又是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可直接用于建筑、装饰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等。下文主要分析生铁、粗钢、钢材三大类产品

  铁是钢铁产品的“初级产品”,经过进一步冶炼就可得到钢。铁与钢主要是根据铁基产品中含碳量多少来区别的,其中含碳量为0.03%~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而含碳量2%~4.3%的铁碳合金称生铁。铁与钢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其不同的用途。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可知,2011-2021年,我国生铁的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全国累计生产生铁8.64亿吨、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236.67万吨。2022年我国生铁产量平均每月7800万吨,2023年一季度生产生铁2.2亿吨,同比增长7.60%,累计日产244.26万吨。到2023年4月,全国生产生铁7784.0 万吨、同比增长1.00%,日产259.47万吨/日、环比增长3.03%。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可知,2011-2021年,我国生铁的表观消费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我国生铁累计表观消费量8.65亿吨。到2023年4月,生铁表观消费量为7789.2万吨。

  粗钢又称钢坯,是由铁水经过加工、添加合金、碳等元素浇注成型后的产物。粗钢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原料,制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包括板材、管材、条钢、线材、铸件等,其性能由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及制造工艺决定。

  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十几年居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粗钢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10.13亿吨,同比下降2.10%,累计日产277.53 万吨。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平均每月9200万吨,2023年一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2.62亿吨,同比增长6.10%,累计日产290.62 万吨。到2023年4月,全国生产粗钢9264.0万吨、同比下降1.50%,日产308.80万吨/日、环比持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可知,2011-2021年,我国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我国粗钢累计表观消费量13.3亿吨。到2023年4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19亿吨。

  钢材是粗钢通过铸、轧、锻、挤等各种处理方法加工而成的产物,是钢铁工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主要最终产品,钢材产品复杂多样,品种规格达数万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1年,我国钢材产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全国累计生产钢材13.40亿吨,达到近年来的峰值,同比下降0.80%,累计日产367.22万吨。2023年一季度生产钢材3.33亿吨,同比增长5.80%,累计日产369.54万吨。到2023年4月,全国生产钢材11995.0万吨,同比增长5.00%,日产399.83万吨/日,环比下降2.5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可知,2011-2021年,我国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呈波动递增趋势。2022年1-12月,我国钢材累计表观消费量12.8亿吨。到2023年4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1.12亿吨。

  2022年,累计进口钢材1056.6万吨,同比减少25.9%,为1993年以来年度最低水平;2022年,累计出口钢材6732.3万吨,同比增长0.9%.

  为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家相关部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取消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主要为了压减粗钢产量,缓解供应压力,对钢材出口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并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但海外较为旺盛的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仍刺激钢材出口,2021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6689.5万吨,同比增长24.6%。2022年以来,国内外钢材仍存在价差,但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调整新政等均对钢材出口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在我国钢铁产业“促进口、降出口”的政策导向下,预计未来钢材出口量将进一步下降。

  2022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1.07亿吨,同比减少1717.9万吨,降幅 1.5%。2023年4月,我国进口铁矿石 9044.2万吨,环比减少978.7万吨,降幅9.8%;均价 120.5美元/吨,环比上涨 2.8美元/吨,涨幅 2.1%。1-4月累计进口铁矿石 38168.1万吨,同比增长3061.5万吨,增幅8.6%。铁矿石价格围绕在90-140美元/吨之间波动,均价为114美元/吨,其中每年10-12月价格比较低。

  2023年1-4月,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用水总量308.8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63%。水重复利用率98.24%,同比提高0.09个百分点。取新水量同比下降0.70%,吨钢耗新水同比下降4.36%。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14.30%,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氰化物、悬浮物和石油类排放量同比下降21.78%、8.80%、32.74%、12.70%和15.01%。

  废气排放总量同比上升8.28%。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排放量同比下降15.99%和13.98%。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0.21千克/吨,同比下降17.53%;吨钢烟粉尘排放量0.26千克/吨,同比下降15.61%;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0.41千克/吨,同比下降15.87%。

  钢渣产生量2942.73万吨,同比增长4.74%。高炉渣产生量7815.50万吨,同比增长8.78%。含铁尘泥产生量1316.66万吨,同比增长2.97%。钢渣利用率98.69%,同比上年同期提高0.52个百分点;高炉渣利用率98.88%,比上年同期下降0.39个百分点;含铁尘泥利用率99.40%,比上年同期下降0.31个百分点。

  高炉煤气产生量3241.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20%。转炉煤气产生量281.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4%。焦炉煤气产生量189.2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84%。高炉煤气利用率98.48%,比上年同期提高0.07个百分点。转炉煤气利用率98.02%,比上年同期下降0.26个百分点;焦炉煤气利用率98.57%,比上年同期下降0.18个百分点。

  我国营业收入大于1000亿元的大型钢铁企业有宝钢股份、马钢股份、太钢不锈、河钢股份、鞍钢股份、首钢股份、山东钢铁、华菱钢铁和新钢股份,上述企业营收规模庞大,铁、钢、材及相关钢铁产品生产能力强,相关产业链条完善,位列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一竞争梯队。营业收入在500亿元和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本钢板材、柳钢股份、包钢股份、南钢股份、安阳钢铁、三钢闽光、中信特钢和新兴铸管,上述企业营收规模较大,铁、钢、材及相关钢铁产品生产能力较强,位列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二竞争梯队。营业收入在500亿元以下的企业有八一钢铁、沙钢股份、抚顺特钢、杭钢股份、重庆钢铁、酒钢宏兴、西宁特钢和韶钢松山,上述企业位于我国钢铁行业的第三竞争梯队。

  钢铁厂是专业生产钢铁的厂子,一些钢铁集团有自己的大型钢铁基地,产品种类较齐全产量增长很快,成为国内著名企业。中国十大钢铁厂排名: 宝武钢铁BAOWU 、沙钢SHAGANG、河钢HBIS 、鞍钢Ansteel、首钢SHOUGANG、太钢TISCO、山钢ShanSteel、马钢MASTEEL 、华菱钢铁VALIN 、本钢。

  1.宝武钢铁BAOWU :宝武钢铁BAOWU 是宝钢集团和武汉钢铁联合重组而成,这个公司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是国能一个产能比较大,工艺技术先进的大型不锈钢集团,产品包括钢材和钢板以及建筑不锈钢、特钢系列产品。

  2.沙钢SHAGANG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5年,是一个大型的民营钢铁企业,专业从事宽厚板和线材以及钢筋、特钢大棒材产品的特大型企业,公司产品包括带肋钢筋、特钢大棒材、热轧卷板等,远销到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3.河钢HBIS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品牌发源地河北省石家庄市。是国内大型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在中国十大钢铁厂排名中是产品规格齐全的钢铁企业,公司的产品覆盖了汽车和石油以及建筑、机械、家电等多个领域。

  4.鞍钢Ansteel :于2010年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攀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成。公司实力雄厚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包括冷轧板、镀锌板、海绵钛、钛材等多个产品被广泛运用到建筑和汽车等多个领域。

  5.首钢SHOUGANG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19年是一家专业生产钢铁为主,兼营矿产资源业和装备制造业以及建筑及房地产业等多个行业的大型企业,品牌发源地北京市,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6.太钢TISCO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34年,是国内不锈钢系列产品大型供应商。公司是一家集铁矿山采掘和钢铁生产和加工以及配送、贸易为主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中国十大钢铁厂排名中是全球不锈钢行业知名企业。

  7.山钢ShanSteel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品牌发源地山东省济南市 ,公司成立于2008年。这个公司实力较强,拥有国内大型中厚板材生产基地和H型钢生产基地。主要钢材品种有热轧带肋钢筋和中厚板以及H型钢等被运用到很多领域。

  8.马钢MASTEEL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53年,这个公司是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拥有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专业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和及其压延加工与产品销售的大型企业,公司发展至今为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9.华菱钢铁VALIN :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一家大型的钢铁企业,这个企业专业从事宽厚板和冷热轧薄板以及无缝钢管等系列产品的大型企业,品牌发源地湖南省长沙市。

  10.本钢 :本钢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05年是一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总部位于辽宁省本溪市。是一个以钢铁产业为基础,金融投资和贸易物流以及装备制造等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

  创造了人类历史钢铁奇迹的中国钢铁工业目前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诸如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效率、控制产能等传统挑战之外,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一些新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随着形势的发展给行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在向最好方向努力的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最坏形势的准备。

  特别是铁矿石资源安全保供的挑战。资源分布不均、品质差异较大等使得我国钢铁行业在铁矿、镍矿、铬矿、锰矿等常用资源方面面临较大的保障压力。目前我国铁矿石资源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且超过60%是来自一个国家,这无疑使我国铁矿石资源的安全保障存在很大隐患。

  从满足国内需求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可以保证国内下业绝大部分用钢需要,但仍有一些高端产品不能满足需求,成为下业“卡脖子”的材料,如部分海洋、交通行业和机械行业用钢,以及一些航天航空金属材料等。有些材料尽管能够生产,但质量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可以生产绝大部分钢铁行业所需要的装备,但是在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一些关键设备、关键元器件、关键软件等方面仍依赖进口,一些先进轧钢工艺也依赖国外厂商,如带钢无头轧制技术(ESP)和薄带铸轧技术(CASTRIP)等。此外,我国钢铁行业几乎所有高端的检测设备仍然依赖进口。

  面对新发展形势,体制机制如何适应更加开放的要求,特别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等领域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加大内循环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就是要打破地区间在资源、生产、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方面的体制障碍,推动资源在更广空间(区域)、更大深度(产业链)、更宽范围(所有制)内由市场作用进行配置。特别是在布局调整方面必须要打破地区间各自为政的局面,要全国一盘棋。在推进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一定要打破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普遍共识,我国钢铁工业不仅要大量减少传统污染物的排放,还将面对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对减少二氧化碳技术的开发,并且越来越将绿色产品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排除未来发达国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个技术壁垒使用,对产品的全产业链要求实施绿色标准,不仅最终产品的生产要绿色化,而且其中的原料、中间品等也要达到绿色标准。因此,我国钢铁工业未来不仅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要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角度实现低碳发展。超低排放只是未来企业需要满足的最低门槛,实现低碳发展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在城市化率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设等带来对钢铁的较高需求,粗钢产量增速与建筑业产值增速会呈现正相关关系。近年来,我国建筑类用钢约占材消费总量的55%左右,主要为制造业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建三大类,其中房地产领域用钢量占比较大。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5.22%,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而二三线城市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未来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大概率将逐步下滑。从基建角度看,我国近年来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高铁及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全国大范围覆盖,基建投资已经进入补短板阶段,未来基建领域用钢需求增量空间有限。

  制造业用钢大约占钢材消费总量的1/3,主要集中于机械、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在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短周期内制造业领域投资及消费带来的用钢需求增量或非常有限,从长期来看,国内制造业景气度有望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而再度上升,用钢需求存在一定增长空间,但仍难弥补未来建筑用钢需求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在需求下降背景下,未来几年内我国粗钢产量也将进入下降周期。

  如何增加钢铁材料在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是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基于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品种供给不足的现状,我国钢铁企业将继续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钢铁行业产能和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对标日本钢铁产业发展,目标我国特钢占比偏低,优特钢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比重不到15%。从结构上看,不锈钢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汽车业等特钢下业对不锈钢、合金结构钢等高性能、高精度的特钢产品的巨大需求将刺激特殊钢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总体来看,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直接带动特钢需求,中国特钢需求增长空间巨大,特钢产业中长期前景向好。

  2022年以来,龙头钢企继续加快推进行业内兼并重组,在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同时亦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力,未来特大型钢铁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或将进一步增强,新建钢铁生产基地多沿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布局,钢铁行业北强南弱”的传统布局有所改变。

  我国政策层面鼓励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未来,钢铁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将进一步加快,通过专业化整合和高质量重组,逐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这也将提高产业区域协同能力,加快技术创新领域不断突破,进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优化产业结构。未来5-10年,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TOP10)将逐步提升到60%以上,这将为制造业的创新化提供充足的高端钢铁原料。

  中国人均钢铁积蓄量在经历了较长时间低速增长期后,迎来了高速提升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钢铁工业高速发展,2000年钢铁积蓄量达17.66亿吨,接近美国1965年的水平,但人均钢铁积蓄量仅为1.3吨。2021年钢铁积蓄量达到114亿吨,人均钢铁积蓄量快速上升至8.1吨。

  回顾美日等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发展历史,当人均钢铁积蓄达到一定规模(8-9吨),且电力工业大力发展后,电弧炉炼钢占比将不断上升并超过转炉炼钢。虽然中国电弧炉炼钢占比仅为10%左右,但近年置换新增电弧炉产能明显增加。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将降低化石能源消耗,也有利于电炉冶炼的发展。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预测,2025年废钢资源总量将达3亿-3.2亿吨,2030年达3.5亿-3.8亿吨,废钢资源量将占粗钢产量的40%左右,这将为电炉炼钢发展提供充足的废钢资源。

  2022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布多项政策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钢铁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降能耗和提高废钢使用量上,未来将会重点发展特钢领域,以废钢为原材料的电炉炼钢优势逐步显现,未来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产能扩张能力、发展能力都将取决于低碳发展的能力和绿色发展能力。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