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中国钢铁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工业发展现状及废钢铁消费趋势

2023-09-20 阅读次数:

  2006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按国家统计局快报,按可比价格计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0%,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中国经济增长促进和带动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总的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态势良好,正朝着中国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方向变化。

  2006年在中国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了3846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8.15%,中国粗钢产量41878.2万吨,比上年增加6533.25万吨,增长18.48%,登上了4亿吨的大台阶,提升了中国钢铁工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能力,2006年国产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到95.82%,比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6年中国粗钢产量为41878.2万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比重达到了34.3%,按粗钢计,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8460万吨,占世界粗钢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了30.98%,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006年一是国际市场总体供不应求,除中国外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粗钢生产增长4.39%,而需求增长6.4%,产小于需2.01个百分点;二是国际市场同中国国内市场的钢材价格存在较大的价格差,有利于出口;三是全行业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品种扩大,质量提高,出口竞争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因此,中国钢铁产品的出口数量显著增加。

  2006年中国出口钢材4300.7万吨,比上年增长109.58%;出口钢坯903.55万吨,比上年增长27.83%。全年进口钢材1851万吨,比上年下降28.3%;进口钢坯37.04万吨,比上年下降71.82%。2006年钢材、钢坯进口、出口相抵并折合成粗钢,全年净出口粗钢3472.57万吨,占粗钢生产总量的8.3%,既满足了国际市场供应不足的需求,又通过扩大出口,减少国内市场的资源供应量,实现供需基本平衡,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均是有利的。

  从2006年钢材出口的产品结构看,出口板材2037.05万吨,占47.37%,比上年提高6.19个百分点,出口长材1375.1万吨,占31.97%,管材640.62万吨,占14.9%,分别比上年下降1.96、2.18个百分点。冷轧板、镀层板、彩涂板、电工钢、不锈钢、合金钢等六类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合计624.67万吨,比上年增长3.17倍,占总量的14.52%,比上年提高4.93个百分点,出口产品结构正在向增加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钢材比重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生铁产量大幅度增加,国内铁矿石产量增长也较大,但供需缺口很大,大量进口铁矿石满足钢铁生产需要。2006年,中国生铁产量为40416.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9.78%,铁矿石产量达到了58817.14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7.99%, 但仍不能满足中国生铁产量的需要,2006年进口铁矿石达到了32630.33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8.6%,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铁矿石产量不能满足钢铁生产需要,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2000-2006年,进口铁矿产铁量不断增长,由2000年4514万吨增加到2006年约21052万吨,增加了16538万吨,年均增长61.06%。进口铁矿产铁量占全国生铁总产量的比重不断提高,2000年进口铁矿产铁量为4514万吨,占全国生铁产量的比重为36.1%,到2006年进口铁矿产铁量达到21052万吨,占全国生铁总产量的比重约52.1%,比2000年提高16.0个百分点。见下图

  2006年全行业生产钢材46685.43万吨(含重复材,下同),比上年增长24.45%。其中,板材(不含窄带钢)15402.46万吨,比上年增长36.54%,比钢材总量增幅高12.09个百分点。生产冷轧薄板1314.57万吨,比上年增长53.1%,国内市场占有率94.75%,比上年提高8.76个百分点;冷轧薄宽带钢1290.41万吨,比上年增长49%,国内市场占有率75.16%,比上年提高19.82个百分点;镀层板1398.45万吨,比上年增长43.6%,国内市场占有率70%,比上年提高7.03个百分点;电工钢板329.52万吨,比上年增长26.4%,国内市场占有率76.32%,比上年提高8.86个百分点。

  2006年专用钢材生产明显增长,全年生产集装箱板217.5万吨,比上年增长65%;桥梁板73.2万吨,增长60.5%;造船板654万吨,增长34.8%;压力容器板129.3万吨,增长27.3%等。

  2006年生产不锈钢529.88万吨,比上年增长67.68%;生产特殊钢133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6%。上述情况说明,2006年全行业钢铁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2006年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19779.05万吨标煤,比上年同期增加1540.55万吨标煤耗,增长8.45%,比粗钢产量增幅低10.03个百分点。

  2006年吨钢综合能耗645.12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7.06%;吨钢可比能耗623.04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6.19%;吨钢消耗新水6.56吨/吨,同比下降14.9%。

  在环保和污染物减排方面,2006年预计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SO2排放量比上年下降4.1%,吨钢烟尘排放量下降2.99%,吨钢粉尘排放量下降1.76%,吨钢COD排放量下降8.43%,说明钢铁工业发展对国家生态资源的消耗相对下降。应当指出,由于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可比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以改进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为2602.99亿元,同比增长0.81%,比全国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增幅低23.69个百分点。其中,矿山采选业投资356.49亿元,同比增长28.2%;城镇钢铁项目投资2246.5亿元,同比下降2.5%。考虑当前国内存在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投资风险增大,投资规模仍偏大,还应引起注意。

  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实现利税2795亿元,比上年增加540亿元,增长23.95%;实现利润1699.5亿元,比上年增加397.58亿元,增长30.6%。其中,纳入统计的81户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利税1622.16亿元,比上年增加217.32亿元,增长15.47%;实现利润903.83亿元,比上年增加126.65亿元,增长16.28%,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2006年中国进口铁矿石32630.33万吨,比上年增加5107.41万吨,增长18.56%,占全球铁矿石海运贸易总量的46.6%,按含铁量计算全年生产生铁的52.1%使用进口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

  2006年12月21日,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率先同巴西CVRD达成粉矿价格上涨9.5%的协议,22日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达成块矿相同协议,实现了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首发定价,也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中的首次定价,标志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谈判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参与价格谈判的能力显著增强。

  以上八个方面的重大发展变化说明,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方面均有重大的进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6年中国钢铁工业是在投入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全行业正在逐步走上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科学发展道路。

  当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不高,而且有所下降,2006年产钢500万吨以上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4家(分别是广西柳钢、辽宁北钢、唐山国丰钢铁、江西新钢),全年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51.32%,比上年同口径下降2.77个百分点。二是中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进展缓慢,体制机制改革明显滞后,全行业存在总体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总量扩张仍在继续,落后产能占全行业总产能的20%左右,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难度加大。三是钢铁产品生产结构和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中国钢铁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钢铁行业是全国耗能、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能源和环境因素明显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等。所有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国钢铁工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废钢是钢铁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可再生的原料资源,废钢作为钢铁生产所必需的资源,是唯一可替代铁矿石用于钢铁产品制造的原料。随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废钢消费量逐年增加,国内废钢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钢铁工业发展,中国钢铁蓄积量不断提高。到2006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了41878.2万吨,钢材产量达到了46685.43万吨,钢蓄积量也迅速提高,按钢计算,中国钢产量累计达到了35.4亿吨,按钢材计算,中国钢材产量累计达到了33.8亿吨,同期,中国共累计进口钢材4.71亿吨,出口钢材1.47亿吨,到2006年底,中国共累计消费钢材37.03亿吨。1949-2006年中国钢、钢材生产消费情况见下图所示。

  从钢和钢材积累年限分析来看,2000年前,中国共累计产钢19.38亿吨,钢材16.22亿吨,进口钢材3.18亿吨,出口钢材0.52亿吨,共累计消费钢材18.87亿吨(见下表),占到2006年底总消费量的51.0%。由此看来,中国钢材蓄积量中49%主要是近几年来发展的结果,这部分钢材还不到报废回收期,而2000年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前,中国钢的蓄积量比较低,这就是中国社会废钢回收量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需要的主要原因。

  2)中国钢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企业自产废钢数量越来越少,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随着中国钢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高,企业自产废钢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2006年连铸比达98.57%,一火成材、小型连轧、高速线材工艺广泛采用,钢铁企业自产废钢数量明显下降;薄板类钢材连轧、薄板坯连铸连轧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钢铁企业整个流程愈加简练,自动控制,操作熟练,管理水平提高,2006年钢材综合成材率达95.65%,使得钢铁制造过程中废钢产出量大大降低,只有在生产过程中,喷溅、包底、少量切头切尾、冶金渣中废钢铁回收以及企业淘汰的设备、零件等可以再利用,但数量已经很有限,因此,钢铁企业自产废钢数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废钢进口的主要国家之一。到2006年,中国直接进口废钢量累计超过8000万吨,共用外汇金额近130亿美元,2005年进口废钢1014万吨,用外汇金额约26.1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废钢进口数量较大的国家之一,2006年废钢进口数量538.3万吨,由于世界废钢价格提高较大,导致进口废钢数量减少,长期来看,由于废钢是一种可再生循环利用的资源,而国内废钢资源在短期内还不能满足需要,还需要进口来弥补不足,下图是中国废钢进口量占世界废钢贸易进口量的比重变化情况。

  电炉炼钢是废钢消费的主动力、是废钢消耗的主要熔炼装置,近几年世界电炉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约32-35%左右,消费的废钢约占总废钢的70%左右,可以说电炉钢产量仍是影响废钢消费量和价格的主要因素。

  在全世界大力发展电炉钢潮流形势下,中国电炉钢比例继续下降,其根源在于废钢量少、质次、价高,供电紧张、电价高,成本高。预测废钢市场必须研究电炉钢的发展轨迹,1990-2005年电炉钢占钢产量比重整体逐渐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电炉钢产量也略有增加,但所占比重已由过去的21-23%下降到2005年的11.7%。

  预计今后中国电炉钢的产量将会有所增长,但短期内所占比重仍会下降,而废钢供应仍显紧张。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钢材市场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由于电炉流程投资省、建设期短、动作灵活,对区域经济和区域市场诱惑力大,今后电炉钢还会有所发展。按当前中国电炉钢使用废钢水平,即每增加100万吨电炉钢就多消耗约60万吨废钢,因此,中国发展电炉钢,有必要适度开发直接还原铁、DRI、热铁水热装等替代原料产品,以减少对废钢的过分依赖,同时也可提高钢的纯净度。目前,制约我国电炉钢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废钢紧缺和电力供应紧张,一方面,中国钢蓄积量低,产生废钢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近年来,中国进口废钢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去年以来,废钢进口平均价格不断上升(见下图),进口废钢数量有所下降。1999-2000年,中国进口废钢平均价格不足100美元/吨,但到2006年,中国进口废钢平均价格已经达到345.8美元/吨(按1美元=7.8元人民币折算为2698元/吨);另一方面,中国工业用电价格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欧等地区电炉冶炼电价一般为4美分/(kw.h);而中国冶金用电价格平均在0.45-0.55元(人民币)/(kw.h)之间,这些因素都限制了电炉钢的发展。品种结构、产品质量等也是制约我国电炉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代化电炉已不再单纯依靠电能,而是在使用电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利用各种化学能,如煤气、氧气、生铁中发热元素二次燃烧等,以及物理热,如铁水热装、废钢预热等。使得电炉冶炼综合电耗得以降到350kw.h/t钢以下,缩短了电炉冶炼时间,冶炼时间平均下降到了70-90min/炉钢以下,使之易于与连铸机衔接匹配运行,促进了电炉流程的结构优化,提高了电炉流程的生产效率,增强了电炉流程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今后中国电炉钢还可能有所发展,对废钢的消费量还将增加。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钢铁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钢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8%左右,但其中主要以转炉钢增长带动的,到2005年,中国转炉钢的比重已占到88.1%,比2000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在相当长时期内,转炉炼钢使用废钢工艺不会有太大突破,吨钢消耗废钢100kg/t钢以下,2002年达到108.59kg/t钢,之后由于废钢价格增长较大,转炉使用废钢量减少,2006年降低至79kg/t钢。目前,我国高炉炼铁特别是中小高炉(<500立方米)铁水成本低于废钢价格,故高炉-转炉流程企业不会采用多吃废钢的冶炼工艺,废钢消耗强度仍将维持现有水平,但由于转炉钢产量增长较大,对废钢需求数量会有较大增长。

  传统的机械产品,很多零、部件由铸钢件构成,国内大型机械加工厂,一般都配有钢铁冶炼设备,特别是配有电炉冶炼装置,自制铸钢件,消耗了大量废钢。今后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粉未冶金技术等的进步,焊接件、粉末冶金铸件等产品逐步取代部分铸钢件,虽然铸造用废钢数量还将有所增加,而废钢消费比重将逐步减低,与炼钢生产争夺废钢的力度会有所降低。

  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到2005年,钢总产量达到35579万吨,其中转炉钢产量31349.5万吨,电炉钢产量4179万吨,铸造用液态钢产量210.6万吨,据此测算,2005年中国废钢总消费量约5288万吨,其中进口1014万吨。预计2006年废钢总消费量约5511万吨,其中进口538万吨。

  根据中国国内钢材市场消费需求及钢铁工业发展情况预测,到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或超过5亿吨水平,按电炉钢产量占钢产量的比重仍保持目前水平或略高,并考虑铸造及其它方面废钢使用量,预计废钢需求量将达到7000万吨以上水平。

  综合以上分析,今后中国国内社会回收废钢比重将上升,成为废钢来源的主渠道,但仍将有缺口,必须依赖进口废钢保证废钢需求。

  目前,世界废钢总消费量约近4亿吨左右,消费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原苏联国家、土耳其、德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废钢消费量均超过1000万吨/年。世界废钢贸易进口总量约1.23亿吨(2005年),其中进口量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比.卢联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美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废钢进口量均在300万吨/年以上。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比.卢联盟、法国、德国、荷兰、英国、罗马尼亚、原苏联各国、美国、日本等,出口量均在200万吨/年以上。总体上看,世界发达国家如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钢铁蓄积量较大,废钢资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钢铁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废钢原料。

  下表是近年来中国进口废钢的主要来源国家或地区,可以看出,中国废钢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哈萨克斯坦、欧盟地区等国家或地区,占中国废钢总进口量的64%以上,是中国进口废钢的主要来源地。

  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国GDP仍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经济发展对钢铁工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006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已达到38453万吨,净出口粗钢达到了3426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消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预计2010年中国钢产量将超过5亿吨,将继续保持全世界第一。

  中国具有巨大的钢材消费市场,预计2010年中国国内钢材市场消费总量也将达到或超过5亿吨水平,成为全球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中国对世界钢铁工业具有吸引力,2005年中国进口钢材2581.67万吨,钢坯131.4万吨,废钢1014.4万吨。2006年进口钢材1851万吨,钢坯37万吨,废钢538.3万吨。预计2010年进口钢材仍将保持1000万吨左右或以上,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原料消费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有理由也有能力加强世界废钢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发挥应有作用。

  铁矿、废钢、直接还原铁等是适合不同钢铁制造工艺要求的铁素原料,除了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铁矿资源的保障作用外,积极使用废钢,发展可替代废钢的直接还原铁等先进工艺技术也是确保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直接还原铁也是优质的钢铁制造用原料,因其高品位、低杂质储量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钢铁生产中,近年来,中国进口直接还原铁等原料的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进口直接还原铁及其他海绵铁块团达到了74.85万吨,2006年由于国内生铁块产量增加进口的直接还原铁及其他海棉铁块团减低为31.38万吨。为了满足钢铁生产所需高质量原料,适度发展直接还原铁生产等工艺技术来替代小高炉炼铁生产的生铁块或部分废钢是合适的。

  无论是钢铁企业基本都存在着小而全,组织散乱、技术落后、质量差、配送能力差等问题,今后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国建立系统的废钢加工配送中心,集中采购、加工、分类、运输、配送,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废钢质量。另外还鼓励中国企业与国外有关企业建立广泛战略合作,建设废钢回收加工基地,稳定废钢来源,稳定市场。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稳定资源,满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需要。

  中国对世界废钢有着同铁矿石一样的依赖性,已经成为废钢消费、净进口大国,但目前废钢市场无序的问题依然存在,进口市场也松散混乱,初步统计全国有超过500家废钢进口企业,影响着废钢进口秩序,因此,一方面建议国家加强对进口废钢原料的宏观引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目前无论大中小型钢铁企业基本都是直接采购或通过中介公司间接采购,过于分散,不利于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钢铁企业逐步由分散对外走向联合对外采购,既有利于选择合适的废钢供应商及废钢产品,又有利于降低海运费用,降低成本。

  2006年,中国进口废钢的平均价格已上升到145.8美元/吨,已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预计今年废钢的价格还将提高,废钢等重要原料价格的上升,必将影响钢材市场价格的波动,对世界钢铁工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国愿与各国加强交流与合作,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和稳定世界废钢市场。中国将与各国钢铁信息领域合作,定期或不定期交流钢铁信息资料、统计资料等,相互通报钢铁工业的发展和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必将对世界废钢产业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一定影响,对维护和促进世界废钢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