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的历程和现状

2023-09-20 阅读次数: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23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冶金制造流程的演化发展规律 2008 提纲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概述 追溯到公元前 5世纪 近代( 1890年) 建国( 1949年)以后 运动( 1958年) 20世纪 60年代初期 改革开发( 1978年)以后 20世纪 90年代后崛起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近代( 1890年) 1890年,兴办汉阳铁厂 1900年,生铁年产量 2.6万吨 20世纪前期,鞍山昭和制钢所 1942年,铁年产量 178.7万吨 1943年,钢年产量 92.3万吨 1949年,粗钢年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产量 15.8万吨,生铁年 产量 25万吨,占全球钢产量 0.1%,粗钢产 量名列全世界 26位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建国( 1949年)以后 1950恢复生产 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扩建,武钢新建 1957年,粗钢年产量 535万吨,居世界第 九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运动( 1958年) 曲解 “ 超英赶美 ” 全民大办钢铁 建立一批地方中小骨干企业 教训值得吸取,基础相当宝贵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20世纪 60年代初期 开始自主开发冶金技术,建成氧气顶吹转炉 和连铸机 1965年,粗钢年产量 1223万吨,世界第 八 ,生产起伏波动, “ 十年徘徊 ” 武钢冷、热

  3、轧薄板工程开始建设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发( 1978年)以后 新建宝山钢铁公司为代表的当代先进技术设备,老企 业开始改造,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1981年,武钢 1700mm带钢轧机建成 1985年 9月,宝钢一期工程高炉投产 , 引进连铸机、 连轧机、炉外精炼设备 80年代开始与国际接轨 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以 “ 连铸为中心 ” 90年代,结构调整 1990年,粗钢年产量达到 6535万吨,占全世界产 钢量的 8.48%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20世纪 90年代后崛起 产钢量迅速增加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 9 9 0 1 9 9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5、 20.7 22.0 22.7 28.1 中国钢产量自 96年以来已连续保持世界第一 2002年 人均钢产量超过了世界人均钢产量 138kg/人 年 至 2008年,估计产能 5.1亿吨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粗钢产量 , 百万吨 日本 美国 俄罗斯 韩国 德国 中国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20世纪 90年代后崛起 钢铁工业结构得到调整 钢铁企业规模经济合理化 布局得到优化: 越来越靠近市场,越来越靠近 资金密集地区,越来越靠近便于使用进口矿的地区 技术

  6、经济指标提高 :综合成材率、高炉利用系 数、入炉焦比、喷煤比 、转炉炉衬寿命 、连铸比 。 钢材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 平(板)材的产能 迅速扩大 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 进入 21世纪后 呈爆炸性发展 钢产量达到 5亿吨,生产潜能达到 6亿吨。 资源、能源现实矛盾日趋突出 环境保护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结构调整的需求迫切 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的概念逐步被接 受并实施 新建具有三大功能的沿海大型钢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G D P 万亿

  7、 投资 亿元 钢材消费 亿吨 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原因 “ 以连铸为中心 ” 的技术进步和推广(关键技术、共 性技术的开发、推广和集成,生产流程的优化) 关键技术:钢厂生产流程中技术关联度大,对结构影 响力大的技术。 共性技术:指绝大多数钢厂都用的上的先进技术或实 用技术。 连铸工序是影响当时中国钢厂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能耗、成本等主要指标的关键工序,由此确定了 “ 连 铸为中心 ” 的生产技术方针。 0 20 40 60 80 10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份炉外精炼比(%

  8、 ) 连铸比(% ) 吹氩喂丝比(% ) 吹氩喂丝比 连铸比 炉外精炼比 钢的综合成材率提高了约 11个百分点(当然,其中也有连轧 技术的贡献因素); 转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利用系数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小 转炉的利用系数从 1990年的 26.64t/( td)至 1999年提高到 53.08t/( td),实现了成倍增长。 快速淘汰了初轧机、开坯轧机,同时大批横列式棒、线材轧 机也相应失去了竞争力而被改造成连轧机; 铸坯热送、热装等工序结构性调整,出现相应节能效果; 自 1996年全国连铸比超过 50并出现一批全连铸炼钢厂的 模式后,平炉 -模铸工艺被迅速淘汰,到 2001年底中国钢铁工业

  9、彻底淘汰了平炉。 6项关键 共性技术 连铸技术 高炉喷吹煤粉技术 高炉一代炉役长寿技术 棒、线材连轧技术 流程工序结构调整和节能技术 转炉溅渣护炉技术 国际矿产资源和废钢资源的促进作用 一批先进工艺、装备的国产化与单位产能投资 额的降低 有效投资与技术进步战略的有序结合,生产技 术 经济 协同效应 钢厂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52年氧气转炉出现,推动了钢铁联合企业生 产规模的扩大,大型转炉的完善和成熟,促进了高 炉大型化和以宽带热连轧机为代表的各类轧机的大 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和高速化。 直至石油危机发生为止,各类钢厂均以模铸初 轧机为核心,往往构成板、管、型、棒、线产品均 能生产的 “ 万

  10、能 ” 钢厂,追求 1000万吨级的超大 规模。 钢厂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 19731989年,由于连铸技术的快速 发展,尤其是全连铸生产体制的实现,导致 了模铸初轧(开坯)体制的彻底被淘汰, 钢厂向节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钢厂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 1989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在 Nucor公司成功投产,钢厂生产流程趋于 “ 紧凑 ” ,新一代 “ 紧凑型 ” 钢厂模式得以 在工业生产上应用。 钢厂发展阶段 钢厂生产流程在逐步由间歇型生产向连续 /准 连续型生产过渡,工艺流程不断紧凑化。 准连续化 /连续化、紧凑化和产品专业化 将是钢厂结构调整 的主要方向。钢厂生产流程的变化导致了一代又一 代钢厂模式的演进,并直接影响钢厂产品结构、合 理规模、吨钢投资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即将进入 二十一世纪之际,从整体上研究钢厂生产流程的发 展方向,对钢铁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显得益发重要。 谢 谢!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