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2)——起步阶段稳定发展

2023-07-31 阅读次数: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自新中国1949年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现代化钢铁产业经历恢复、壮大、崛起的风雨历程,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到“”结束处于探索阶段呈现波动发展态势;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末处于起步阶段呈现稳定发展态势;第三阶段是从21世纪初到2014年处于加速阶段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第四阶段是从2015年起至今处于供给侧结构改革阶段呈现创新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后,一方面随着各项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钢铁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改革破除了原有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轨,生产力逐步得到释放。这一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的起步阶段,钢铁工业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呈现稳定发展的局面。

  在该阶段,我国粗钢产量由1978年的3178万吨增长到2000年的12850万吨,增长了4.04倍,年均复合增速6.56%。其间,我国粗钢产量在1996年首破1亿吨大关达到10124万吨,并跃升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

  这一时期是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钢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扩大钢铁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放权让利,逐步推行两项制度、三项试点、四大开放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使国营钢铁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两项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施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自六权、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推进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1979年5月,首钢作为第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并于1981年率先实行了上缴利润包干,超额分成的经营承包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使企业拥有了自我发展的资金,钢铁产量和经济效益快速提高。为调动企业改善经营、增产增收的积极性,1979年上海冶金局实行了行业上缴利润基数包干,超额分成的承包制改革。从1982年开始经营承包责任制在全行业推广,截至1992年末,全国110家重点和地方骨干钢铁企业中有103家实行了经营承包制。二是在产品销售体制上推行价格双轨制改革。国家改变了长期实行的钢铁产品国家定价统购包销的计划经济模式,允许企业从市场上自主采购原燃材料弥补生产缺口,将一定比例的计划内钢材和超产钢材按市场价自销,并逐渐降低指令性计划钢材的比例,到1992年这一比例已经降低到20%左右。

  三项试点:即组建企业集团试点、股份制试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四大开放政策:即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两种技术、两个市场。市场放开重点是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对外开放重点是创造条件并鼓励企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和资金改造落后的产业基础。重点引进建设了上海宝钢、天津大无缝两个现代化的企业。

  1992年初,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线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期,在完善市场体制改革和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继续深入推进。

  在完善市场体制改革方面,1993年,国家基本取消了钢铁产品的指令性计划,终结了钢材价格双轨制,实现了企业完全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销售和价格。

  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一是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出了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二是推进改制、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工作,全面推行作为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股份制和现代产权制度,推行和规范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一批钢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截至2001年已有30家左右钢铁制造类企业先后上市,到2007年底发展到37家,其中33家是钢铁生产企业,其钢产量已经占当时全国产量的51.1%。三是实行抓大放小,破产、租赁、买断、兼并、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这一阶段相继组建成立了鞍钢集团、宝钢集团、武钢集团和首钢集团等一大批集团公司。四是在钢铁企业中推进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工作,以减轻钢铁主业的负担;同时,对部分企业实行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效率很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钢铁企业。比如,平炉钢产量仍占三分之一左右,连铸坏产量占比不到10%,相当多的钢铁企业工序不匹配,化铁炼钢、调坯轧材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之国家给予钢铁工业的投资大部分用于宝钢建设,其他钢铁企业资金不足与建设需要的矛盾较为突出。在两项制度、三项试点、四大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钢铁工业采取了实施现有钢铁企业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在挖潜、改造、配套、扩建方针的指导下,鞍钢、邮钢、包钢、唐钢、安钢、杭钢等钢铁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浮财,改造落后工艺装备,工艺不配套的健全补缺,不匹配的填平补齐,技术水平、生产效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钢铁工业发展围绕解决产品数量、品种结构、产品质量三个不适应问题,不断加大老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这一时期,建设了武钢3200立方米高炉、马钢2500立方米高炉、包钢200立方米高炉、唐钢2×1200立方米高炉、重钢1200立方米高炉、那钢1260立方米高炉等炼铁设施,以及开工建设了首钢210吨转炉炼钢厂、太钢50吨转炉炼钢厂、重钢50吨转炉炼钢厂、新冶钢50吨电炉厂等,同期还建设了70多台连铸机,全国总连铸能力达到了3000万吨以上。此外,鞍钢4300毫米厚板轨机、上钢三厂4200毫米/3500毫米氧机、那钢2800毫米中板轨机的建设,大大提高了中厚板生产能力,马钢、莱钢引进了H型钢轨机,填补了这一钢材品种的国内空白。

  20世纪90年代,我国钢铁工业加大了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的力度,并以连铸为中心,向前端、后端分别延伸,采用先进适用共性技术改造现有流程工艺技术,如增加铁水预处理、炉外精炼,淘汰平炉、初轧,发展顶底复合吹炼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应用高炉炼铁精料技术、喷吹煤粉技术、连铸还热装热送技术、氧气转炉减道护炉技术等。通过90年代八五九五期间的淘汰、改造和新建,推进了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的调整优化,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品种质量的提升,汽车板、管线钢、石油钢管、锅炉用钢板、重轨等钢材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这阶段,宝钢建设是我国钢铁工业甚至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7年初,为解决上海钢铁工业困扰已久的缺铁问题,上海市和冶金工业部拟在上海筹建炼铁厂,这是宝钢工程的最初设想。中央、国务院领导从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现代化,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建设炼铁厂的意向提升为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厂。1978年12月23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宝钢工程开工建设,宝钢的建设是1949年以来钢铁工业乃至全国建设工程中投资最多、技术最新、难度最大的一个工程,举世瞩目,举国关注。国内当时没有建设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的经验,初期完全从日本引进,投资巨大,建设前期和初期一直存在争议。

  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举全国之力,建成了我国最现代化、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宝钢,这也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现代化钢铁基地。宝钢工程动工不久,就遇到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宝钢工程被列为重新审议项目中的首位。在同志的关怀下,经过充分论证,采纳了把宝钢工程分为两期建设的意见,1981年宝钢一期工程改列为续建工程,1983年宝钢二期工程续建获得批准。1985年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1992年,宝钢一期、二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宝钢一、二期工程建设总投资301.2亿元,共购置设备67万吨,其中进口设备46.6万吨,国产设备20.4万吨。一期工程几乎全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设备国产化率只有12%;二期工程以合作设计、制造为主,国产化率提升到57%;1993年,宝钢三期工程兴建,以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为主,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80%。

  宝钢的建设运营和创新发展,大大缩短了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宝钢的建成也有效的弥补了我国钢铁品种、质量上的不足,满足了我国汽车、石油、造船等下业对高端钢材的紧迫需求,1991年国家有14个短缺钢材品种,宝钢生产了其中7种,短缺钢材产量达到146万吨,占比我国短缺品种钢材总量的23%。此外宝钢以集中一贯制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对我国钢铁企业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期间,随着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这一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规模快速发展,产量迅速提高,至90年代末开始从长期数量短缺转向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后开始实行总量控制和调整优化结构。在技术改造方面,通过开放引进外资和国外技术,淘汰或者改造落后的技术装备,缩短了我国钢铁工业与世界钢铁钢业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现代化钢铁制造基地宝钢建成,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就有积极促进作用。企业制度方面,钢铁制造企业由冶金部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实现政企分离,在90年代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推行股份制和现代产权制度,并实现一大批企业完成上市。

  申明:本文大量内容摘自《中国钢铁未来发展之路》和《中国钢铁工业改革开放40年》

  自新中国1949年成立70年以来,随着国家的发展我国现代化钢铁产业经历恢复、壮大、崛起的风雨历程,我国现代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到“”结束处于探索阶段呈现波动发展态势;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末处于起步阶段呈现稳定发展态势;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