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钢铁业开启了“双碳”新时代“氢冶金”成钢铁业“减碳”突破口

2023-06-01 阅读次数:

  随着化石能源日渐紧缺,凭借绿色低碳发展优势的氢储能成为未来储能的发展方向。氢储能不仅容量大、储能时间长、可跨季节储能、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成本较低,还可以与电化学储能形成互补,发展潜力大。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尤其提到推动氢储能等长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取得突破;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展。

  氢储能作为新型储能,在政策的支持与推动下,正逐步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运用场景也呈现更为多元化的趋势。

  氢储能为何如此受到国家的重视?除其容量大、储能时间长、可跨季节储能、固定式规模化储氢成本较低等优势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其“绿色性质”。利用电-氢-电互变性,制取可长期储存的氢气,燃烧时只产生水,这在全球能源减碳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我国炼业、化工行业、水泥行业等存在大量的落后产能,也为氢能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提供更大的舞台。

  2021年被称为“双碳”元年,钢铁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必将勇往直前。2021年,我们感受到“十四五”期间对钢铁行业的更严格的能耗要求和“双碳”目标的约束,给行业减排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也是“碳中和”发展的元年。

  工信部为了调整国家的粗钢产量,分别提出了粗钢产量压减的政策,以及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2021年3月份发布了钢铁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初步目标。

  国家和行业对大型钢铁集团发出号召,各集团也应声响应,提出提前实现“双碳”的目标。

  在“双碳”元年,我国钢铁行业将减排摆在了重要位置,为此,在冶金领域,大幅提高废钢比例或对冶金技术进行创新型革新是不可避免的。

  国内氢能产业一直处于“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如图表1所示,氢冶金虽然早早写入国家政策,但也仅仅停留在“氢冶金”三个字,如2021年国务院出台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即便是2022年出台的国家氢能中长期规划和《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仅是提到“氢冶金”,技术路线并不明确。

  然而,于去年2月出台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初步提出重点围绕高炉大富气或富氢治炼、氢冶炼等低碳前沿技术,依托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富含的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国家政策不再仅是提及“氢冶金”。随后于8月1日出台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更是指出,到2030年,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短流程炼钢占比达20%以上。可以发现,国家“氢冶金”相关政策已逐渐具体化,同时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也出现在了国家级政策中。

  “氢冶金”项目爆发存在一定的时间分界线年,氢能产业各个环节都出现了爆发的情况,氢冶金项目也不例外,然而如图表2所示,氢冶金项目存在一定的时间分界线,详情如下所示:

  另一方面,随着氢冶金进入新的阶段,部分钢铁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下游项目开始签约,如2022年11月21日,北京奔驰和宝钢股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北京奔驰将从2026年起借助宝钢股份氢基竖炉-电炉的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技术路径,将车辆用钢的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50%-80%,后续还将使用减碳95%的绿钢。

  结合项目时间分布的特点和国家氢冶金相关政策的变化来看,两者有所重合。2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出台后,部分存量富氢高炉项目开始进入设备吊装阶段,而8月1日出台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则更是与去年下半年氢冶金项目的爆发在时间上有所吻合。

  钢材需求同比增长3.4%至7760万吨,东南亚钢材市场有望在今年年底复苏

  2023年世界铜市场缺口约11.4万吨,阿根廷希望跻身全球前10大铜生产国

  钢材需求同比增长3.4%至7760万吨,东南亚钢材市场有望在今年年底复苏

  钢材需求同比增长3.4%至7760万吨,东南亚钢材市场有望在今年年底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