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抗战为什么这么难?钢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铁给你答案!

2023-01-02 阅读次数:

  1936年3月,东北沦陷五年之后,为了应付日益迫近的战争威胁,国民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拟订了一个“重工业三年计划”:

  按照长官们的说法,这个计划完成后,中国除了钢、铁、铜之外,其他工业品可以勉强满足需要,而且只需要 蒋公投资7000万元就行了,堪称经济节约:

  这也难怪,1936年才开始发展钢铁工业有亿点点晚了,只能搞点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抗战前,中国80%的钢铁都依赖进口,眼看中日开战迫在眉睫,海岸即将被封锁,长官们这才着了慌,准备在在湘潭和马鞍山分别建立一个钢厂,计划年产30万吨钢材,可以满足国内和平时期一半的需要。

  这个计划倒也不是完全停留在PPT阶段,他们确实准备引进英国和德国设备进行建设,还聘请了两国的专家参与设计,可还是那个老问题……有亿点点晚了。比如湘潭的炼钢厂,由德国设计,厂房、码头已经建设完毕。可由于国军在前线一败如水,厂址受日军的威胁,又只好拆掉。随着上海等地的沦陷,1938年国府手中的钢产量仅有900吨,创下了中国自汉代以来的最低记录:

  公平的说,1938年的情况倒也可以理解,毕竟国府把自己的工业都摆东部、特别是淞沪地区,随着这些地方的丢失,转移到四川的工厂还没来得及恢复生产,不能算正常状态。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工业向东转移时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不过,苏联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恢复了生产、开始暴兵。而国统区在全面抗战八年时间里,最需要的钢总产量却仅为……45264吨。

  以上这些还远远不是这个地狱笑话的全部。小伙伴们可能会想,既然这么少的钢产量,国统区又有数亿人口和数百万军队的消费需求,那钢材一定是奇货可居、比黄金还珍贵了,我穿越的时候带一本炼钢铁的教材,不就肯定能在民国当大亨了?可惜,不可能。1943年,重庆的炼铁厂共18家,其中14家完全停工,4家勉强维持;炼钢厂共计4家,其中1家完全停工,3家勉强维持,还在维持的产量都微乎其微。1944年前方战局危在旦夕,按理说兵工生产应该加班加点进行,但后方钢铁业的却更进一步破产,停业的已经达到80%,其中10%还由于长期停工、工人离散、设备被盗,已经无法复工:

  也就是说,在货物短缺的情况下,生产企业非但没有挣得盆满钵满,反而出现了产品滞销、产量暴跌、纷纷破产的怪事。更奇葩的是,国统区在抗战八年时间里一直处于这种市场缺货、企业亏钱的状态,这就确实匪夷所思了。

  1888年,大清国进口洋钢的数量突破了8万吨。面对与日俱增的国内钢铁缺口,晚清名臣张之洞建立了汉阳钢铁厂,试图增加自产、减少进口,由此也开启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清朝、北洋时代,1921年时中国钢产量达到了7.7万吨。可惜,这个数字也是旧中国钢铁生产的最高峰。

  而进口钢铁制品则暴增到了40-70万吨。据国府1931年的统计,民国年人均钢铁消费量仅2公斤,为日本的1/23.5、英国的1/28。国内存在着巨大的钢铁消费需求,本土钢铁工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国府,对发展本土钢铁工业都是吊儿郎当的状态。

  比如著名的汉阳铁厂,它炼铁的原料费、人工费远远低于日本钢铁厂,原本应该有竞争优势,但动力费却是日本钢铁厂的十倍以上;日本政府对于钢铁产业还免征税负,北洋政府对汉阳铁厂照征不误;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没有进行设备更新,汉阳铁厂的设备维修费高达日本钢铁厂的70倍以上!

  最后算下来,国产钢铁比日本钢铁的成本高了近一倍。更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北赤城县的“龙烟铁矿公司”。这座民族资本投资的钢铁企业位于石景山以东,1922年基本竣工。它背靠宣化、龙关一带的水生铁矿床,冶炼条件很好,而且还安装了当时中国最大的炼铁设备——美制250吨炼铁炉。由于缺乏资金和军阀混战等原因,龙烟铁矿停工过一段时间,但只需要很小的投入就能恢复生产,可惜北洋政府对其始终不闻不问。1928年,南京政权接管了龙烟铁矿,还设立了一个矿务局负责保管设备,可是仅仅1年之后,大部分设备都被保管坏了,不少被拆下来当废铁盗卖;1929年国府又改派铁道部接管、1930年又改成实业部负责,折腾了六七年龙烟钢铁公司还是停工状态,可谓一蟹不如一蟹。

  国府对自家的宝贝不上心,别人可是垂涎已久。1937年10月,龙烟铁矿公司落入侵华日军之手,鬼子对于掠夺中国资源的事情从来都效率很高的。在他们手上的铁矿1938年1月就恢复了开采,附属的炼铁厂也彻底成为日本企业,改名叫石景山炼铁厂,损坏的美制炼铁炉也在年底被修复,当月就实现了日产生铁150吨、年产生铁50000吨的设计目标。这些生铁制造成炮弹、炸弹后,又扔回到国军官兵的头上——这里特别要说一句,整个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国府兴建的最大炼铁厂也只有一台100吨炼铁炉,还不及石景山这个250吨炼铁炉的一半。中国第一大炼铁炉没来得及为抗战出一分力,倒是结结实实的为侵华日军服务了八年。

  战前的设备不好好利用也就算了,国府对抗战期间新建的钢铁厂也不怎么爱护。众所周知,重工业是投资需求的大户,日常运营也需要占用巨量的资金,最需要的就是金融支持。以一个安装五吨炼铁炉的小厂为例,光建设就需要投资3000万元法币,炼铁所需要的原料又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据当时的商业报刊统计,每个月如果生产150吨生铁,就需要流动资金450万元以上;一座两吨炼钢炉要维持生产更是每月需要3000万的流动资金。在当时,这种长期、大笔的融资只能来自于政府。然而,从1937年到1945年,国府在八年时间里给予民族工业的全部贷款仅为14.5亿元法币:

  钢铁企业一般能拿到两三百万的额度已经很不错了,拿到一千万以上的只有一两家,1942年后更是基本停止了贷款,再加上国统区恶性通货膨胀,这点贷款贬值很快,更像是某种敷衍。这些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钢铁厂几乎被切断了现金流,只能纷纷停业、倒闭。

  在切断民族资本的现金流的同时,官僚资本却开始大举抢占市场:1940年国统区钢产量是官营资本占5.7%、民营资本占94%;铁产量是官营资本占41%、民营资本占59%。到了1943年,这种占比却反了过来,官营炼钢占比不但扩大了10倍,还几乎把民营资本全部赶出了炼铁产业,独占了91%的市场。

  确实,钢铁工业本来就是集约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国府如果要统一钢铁生产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工业集中是为了整合资源、扩大产能,也就是做大蛋糕;而从数字上看,国府消灭民族资本的行为,却更像是为了从别人手里把蛋糕抢过来:1939年国统区的钢铁总产量为6.4万吨,而官僚资本占绝对优势后,钢铁总产量也不过短暂增长到7.6万吨,而且好景不长。1944和1945年的钢铁产量就垮到了5.3万吨,1946年更是创下了4.6万吨的历史新低。比如1943年官营的大渡口钢铁厂产生铁1.2万吨,1944年就断崖式下跌到了2200吨。原因很简单: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美国爸爸参战了。

  珍珠港事件后,来自国府军工业的订单就开始逐年减少。美国援华物资1942年6月开始通过驼峰航线运入中国后,国府的军工订单就更少了,以白口铁为例,1941年兵工的订单本来是15000吨,美国一参战,马上减少为10000吨;1942年原定为10000吨,后来进一步减少为5000吨。军工业都这副德行,其他基础建设就更别提了,市场对钢铁的需求也就一落千丈,造成钢铁供大于求的局面——说线年就敢减少军工生产、把打赢的全部寄希望都于美国爸爸,这依赖心理堪称是巨婴级别。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钢铁之间的碰撞,大到军舰大炮、小到步,都需钢铁工业支撑。在战争中谁能把更多的钢铁倾泻到敌人头上,谁就有更多的胜算。在战争中,主要参战国的钢产量都一路飙升:美国年产钢突破了8000万吨,英国1300万吨,日本也有780万吨的产量,钢铁工业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的煤炭储量是世界第三,铁矿分布广泛,具备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把伪满地区的钢产量从2万吨提高到了1937年的52万吨——唯独国府却是个例外:

  对它来说,“抗战”的核心是“抗”而不是“战”,只要“抗”到美国的飞机大炮把日本打败就行了,至于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多打胜仗提高国际地位、在战后为中华民族争取更多的利益呢?不好意思,我们只想躺赢,没这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打算。于是国军的基层官兵们只能靠每年区区几千吨的钢产量和年产783万吨钢铁的敌人拼命。形象的说,中国人拥有的钢,只能打一把水果刀,日本人拥有的钢却可以造步枪、造钢盔、造坦克,还能造用不完的子弹和炮弹。中国人就只能拿着这一把水果刀,和全副武装、有火炮支援的日本人作战。

  某些人说,这不正好说们,国府抗战不力是由于中日实力差距太大吗?对于在巨大差距下领导中国坚持抗战的国府,我们要心怀感激、嘴下留情。殊不知,中日之间实力差距的加大,正是由于国府的买办性质和错误政策导致的。1927年至1937年是所谓的黄金十年,国府的钢铁产量却不升反降;抗战爆发后,国统区完全免疫了外资的竞争,也是发展自主工业的好时机,国府却放弃发展民族工业,一心依靠外援,连区区几万吨的钢铁厂也要逼得破产。

  毕竟,对于一个靠进口关税生存的买办政权来说,战时自主建设的工业多了,抗战胜利后,进口不就得减少了?这不是刨自己的命根子么?无论蒋公嘴上说得多么漂亮、日记编得多么完美,一个政权的阶级属性才是它一切决策的根源,也是中国人民近代一切苦难的根源。

  相比之下,1949年至1952年,人民政权同时进行着大剿匪、进军边疆、抗美援朝等大动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比国府建立时更差。但是短短三年内,新中国把发电量从43.1亿度提高 到73亿度;粗钢产量从15.8万吨提高到135万吨;煤炭24.6万吨到193万吨;水泥产量从66万吨到286万吨,完成了对国府的实力打脸。 那些耗费了人民无数血汗、又被国府闲置的钢铁厂也在人民手中重新焕发了生机。1950年6月,新政权开始修筑成渝铁路,铁路所有的材料零件全部国产,所需的129万根枕木全部由沿线群众自发捐献,被闲置的大渡口钢铁厂开足马力轧制钢轨,在它和全国其他钢铁企业的支持下,15万筑路大军以每天5公里的速度把铁轨向前延伸, 1952年7月1日,这条全长505公里、国府承诺了13年、却一米铁轨也没铺的铁路,在人民政权手中两年内全部建设竣工。

  实力打脸,最为致命。对于一心一意靠洋人的国府、和它那些在现代网络上的粉丝们来说,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是个常态,而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来说,中国人团结一心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正如毛先生所说:

  “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