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抚顺特钢20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4-20 阅读次数:

  报告期,公司坚持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全面深化改革,聚焦主业。2022年,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高端产品市场订单基本饱和,但是,报告期内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公司在民品市场仍然面对较大压力,同时,受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以及国际资本投机等影响,报告期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公司在成本端面临巨大压力。公司紧紧围绕“特钢更特”的战略定位,从产品结构调整、核心产线和关键品种产量提升,工艺优化降本、产品质量提升、设备稳定运行、技改推进等方面全力开展工作,在总量降低的不利情况下,公司“三高一特”核心产品仍有小幅提升,核心产线和关键品种产量持续提升,主要设备稳定运行,核心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各项技改项目稳步推进。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钢产量61.39万吨,同比降低11.22%;钢材产量45.67万吨,同比降低17.06%;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79.77亿元,同比提高5.51%;实现营业收入78.15亿元,同比提高5.4%;实现净利润1.97亿元,同比降低74.92%。2022年,公司持续深入推进品种结构调整,在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冶不锈钢等重点产品稳固增长的基础上,在不锈钢、模具钢、轴承钢,风电、核电、兵器、舰船等领域立足长远,培育新市场。一是努力开发新用户,全年开发新客户256户,订货3.3万吨,同时兼顾老客户,实现增量6.9万吨。二是继续狠抓产品认证、国产替代项目,实现新增接单1.1万吨,完成了20余个品种的国产替代开发。三是积极参与国家课题、国家标准并积极争取专利,全年参与国家课题项目58项,已完成9项,主编和副主编多项国家标准及团体标准发布实施,已获得授权专利20项。此外,还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金杯优质产品5项,特优产品1项,为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公司狠抓生产组织全方位系统策划,尤其是第三炼钢厂、锻造厂等重点产线,实现全工序、全流程的细化管控。其中,第三炼钢厂通过提高坩埚使用寿命、优化冶炼工艺、缩短准备时间等措施,全年感应钢产量同比提高3.5%,自耗钢产量同比提高8.5%,电渣钢产量同比提高5%;锻造厂在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创新锻造工艺减少火次以及热处理时间优化等方面持续改善,在品种结构更加复杂的情况下全年累计入库量同比提升4%。针对后部削磨、热处理等工序瓶颈,从工艺改进、设备小改小革等方面持续攻关,第三炼钢厂和锻造厂月均车光量同比分别提高8.9%和9.5%,锻造老线、冷拔削皮量月均分别提升29.94%和8.6%。2022年,公司降本增效工作持续推进,一是持续开展“三优化”降本工作,如开发高性价比代用料、优化锭/坯型设计,对孔型进行优化等,全年开展项目238项;二是持续狠抓按低成本工艺路线生产,如品种冶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向低成本工艺路线转移,加工部分品种以轧代锻等;三是推进条线联动,如在热处理工艺优化,围绕炉窑满载率、热处理工艺时间缩短、坑冷代退火、辊速提升等措施落实;四是大力推进返回钢使用,提高返回比,在提高产品稳定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2022年,公司持续严抓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一是通过严细产前策划、严格标准化操作、严把工序关、严肃质量考核等方面工作,通过全方位的过程质量管控使产品质量稳定性逐步提高;二是充分发挥各级专家作用,对标行业领先水平,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质量攻关,提升产品品质。公司全年合计推进121项技术质量攻关和对标提升项目,通过对标攻关,产品质量大幅提升。2022年,公司设备条线在不断完善基础管理的同时,积极创新管理办法,加大现场巡查力度,紧贴现场解决设备问题,各主要产线设备故障停机率全部完成计划。和锻造厂等核心产线的主机运行质量,各条线联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高设备维护质量,持续开展对设备运行问题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梳理,多部门合力做功,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确保设备稳定运行。2022年,公司为打破高端产品产能瓶颈,进一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按策划继续积极推进各技改项目,持续加强项目施工过程进度管控及施工质量管控,严格按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确保各项目按期并高效实施。报告期,新建7000吨快锻机、30吨真空自耗炉等设备已按计划时间正式投入生产使用。2022年,公司继续强化党建工作,加强组织与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党员活动参与公司降本增效工作,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动员全体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旗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大讨论”等主题活动,使公司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公司15个党总支在报告期内共计开展主题活动32次,参与党员1600余人次,全体党员凝心聚力,为公司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及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类代码:C31)。世界钢铁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8.32亿吨,同比下降4.3%。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3亿吨,同比下降2.1%;全年累计出口钢材6732万吨,同比增长0.9%,累计进口钢材1057万吨,同比下降25.9%;报告期末中国钢材综合指数113.25点。2022年是对我国钢铁行业极具挑战的一年,国内方面,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持续下降,机械、汽车行业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船舶行业多项造船指标升少降多,主要用钢行业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国际方面,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等影响,报告期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行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面对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等不利影响,各企业积极采取措施降本增效,并努力保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实现了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特殊钢产业链上游包括铁矿石、合金等原材料制造以及废钢回收再利用环节;中游包括结构钢、工具钢以及其他如高温合金等高附加值特殊钢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包括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主要工业制造领域。根据中国特钢企业协会资料,从目前国内特殊钢需求领域来看,汽车工业占比约40%,其次是工业制造,占比约20%,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拉动国内特钢消费的主要动力。报告期,我国汽车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低迷运行,对特殊钢产品需求明显降低。全球特殊钢生产国主要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这些国家占据全球特殊钢约60%产量以及约80%的贸易量。特殊钢消费量与国家发达水平、工业化程度、技术进步水平和高端工业产品的出口量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工业化程度高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殊钢行业最初是为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配套而建,随着汽车工业的壮大以及机械行业向高精尖设备发展转型,我国特殊钢行业快速发展,品种日渐齐全并多样化。改革开放后,特殊钢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特殊钢行业设备现代化基本完成,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特殊钢行业呈现国有专业特殊钢企业、混合所有制特殊钢企业、地方专业特殊钢企业和大型钢铁集团下属特殊钢企业并存的现状。特殊钢行业主体以大型企业集团和其他专业化企业构成。大型企业集团包括中信特钢000708)、宝武钢铁、沙钢东北特钢等,专业化企业以太钢不锈000825)、天津无缝等为典型,建成了覆盖所有特钢品种和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我国特殊钢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钢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大型专业化生产企业相对较少,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及稳定性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报告期,受经济下午影响,特殊钢下业对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需求普遍下滑,下半年钢价下行,而能源及合金等原辅料价格保持高位震荡,特钢行业经营效益有所下滑。公司以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的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高温合金、不锈钢、工模具钢、合金结构钢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公司经营模式为传统的特殊钢和合金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模式。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及市场需求开发和制造产品,产品主要通过自有设备生产,并由公司营销部门负责销售。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计划采用持续分批量的形式向供应商采购,并与优质供应商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货渠道。公司产品销售以直销为主,部分产品由经销商代理销售。高温合金是能够在高温下抗氧化、抗腐蚀、抗蠕变,并能在较高的机械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合金材料,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材料,更是建设战略、能源战略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基础材料。1956年,公司成功冶炼出我国第一炉高温合金GH3030,由此拉开了我国高温合金产业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仿制到独立创新的序幕。目前,公司已经掌握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核心生产技术,并在产品的研制生产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制度等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目前已掌握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技术,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系列产品,涵盖锻材、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800多种规格,并按照用户要求提供特定交付状态的产品,产品具有稳定的实物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度,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能源电力及石油化工等领域。超高强度钢是在合金结构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高强度、高韧性合金钢,根据钢的物理冶金特点,主要分为低合金超高强度钢、二次硬化超高强度钢以及马氏体时效钢,主要用于制造承受高应力的重要构件,是国防军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大量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外壳、飞机起落架、防弹钢板等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领域,而且其使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到建筑、机械制造、车辆和其它军事装备上。从195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炉超高强度钢至今,公司通过生产工艺及技术的不断提升,持续提升超高强度钢纯净度、均匀性等综合性能,产品质量性能水平国内领先。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工模具钢生产设备,包括超高功率电炉,LF、VD精炼炉,各种吨位的电渣炉、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大型初轧机、连轧机,国外引进的快锻机、精锻机、扁钢精轧机以及自主开发的扁钢、模块预硬化调质设备等。公司能够按照通用标准和用户特殊要求生产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塑料模具钢、玻璃模具钢、热流道模具钢、无磁模具钢、芯棒、轧辊、高速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等系列产品,涵盖锻材、锻件、轧材、冷热轧板材、冷拔材等品种2100多个规格,并可按照用户要求提供调质态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FS、FT系列高品质工模具钢,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旗下的160多个牌号产品实现了工模具系列用钢的全面覆盖。1952年,公司生产出我国第一炉奥氏体不锈钢,历经了七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EAF+LF+VOD/VHD、VIM+VAR、VIM+ESR、UHP+AOD+LF+VD+ESR、UHP+AOD+LF+VD、EAF+LF+VOD/VHD+ESR等多条不锈钢冶炼生产线,能够生产超低碳、低碳、中高碳各种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和沉淀硬化等不锈钢产品,涵盖锻轧棒材、方扁材、管坯、薄板材等,且产品具有质量稳定,超低杂质和有害气体含量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核能、汽轮机、石油石化、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医疗、锅炉等行业和领域。除上述重点产品外,公司高档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以及轴承钢等产品均在各细分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一流的制造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精准把握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保持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公司始建于1937年,是中国最早的特殊钢企业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特殊钢行业上市公司。公司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拥有先进的冶金装备,长期承担国家大量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任务。公司有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种冶炼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高档汽车钢、高速工具钢、钛合金、减速机、增速机行业用钢等各类产品5400多个牌号特殊钢新材料的生产经验,以“高、精、尖、奇、难、缺、特、新”的产品发展理念促进中国合金材料的发展,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公司的四大主打产品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特冶不锈钢、高档工模具钢在国内特钢行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能源电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机械机电、环保节能等领域,是国内重要的特殊钢新材料供应商之一。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高质量特钢产品。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并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JB9001C军工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AS/EN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公司的产品性能和质量检验实验室先后获得NADCAP实验室和IOS/IEC17025实验室认可;先后通过英国劳氏LR、德国劳氏GL、美国ABS、挪威DNV等多家国际知名船级社认证。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也逐步走上新台阶。2004年,公司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质量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高新工程配套先进单位称号;2015年,公司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在近年来多次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颁发特优质量奖、金杯优质产品奖、冶金科学技术奖等,多次被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授予优秀供应商称号。报告期,公司主持或参与起草的多项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其中,主编国家军用标准发布实施3项,副主编国家军用标准发布实施2项,副主编国家标准发布实施2项,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主编团体标准发布实施1项,副主编团体标准发布实施3项。报告期,公司产品获得奖项包括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金杯优质产品5项,特优产品1项,申报并获批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奖励性后补助项目1项。公司在特殊钢领域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产品定位以高端、高档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为主,并具备七十余年的高端产品生产经验,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及研发实力,在国防军工及高端民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需求稳定,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公司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及其他军工生产企业难以替代的优秀供应商,公司军用高温合金及超高强度钢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民用市场,依托优质的产品及服务,公司已入选中国商飞供应商名录,并与陕西法士特、长春一汽等重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公司先后与陕西法士特及上海汽车成立联合实验室,进一步丰富并拓宽了公司与客户的合作模式,促进公司与客户发展共赢。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993年首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辽宁省博士后科研基地。公司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同时与世界同行业先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公司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特殊钢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基地,常年承担国家国防军工特殊钢新材料科研课题。报告期,公司开展国产化替代项目56项,开展产品认证项目47项,共获得授权专利共20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一种优质难变形高温合金低偏析细晶锻制棒材方法等),实用新型专利6项(一种保护气氛电渣炉用的微正压检测装置等)。公司在国内特殊钢行业的竞争优势源于公司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储备及产品技术、工艺创新。公司长期承担国家特殊钢新材料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与国内特殊钢行业主要科研部门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公司继续深入推进新产品研发及产品质量攻关工作,获批国家课题6项。目前,在研科研课题共计58项,其中国防科工局课题31项,科技部课题11项,中科院课题1项,工信部课题2项,产学研及省、市级课题13项。2022年,公司研发支出共计3.82亿元。报告期,公司共计开发新产品271个,开发新客户256户。完成首试制产品192个,其中多项高精尖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公司全年实现钢产量61.39万吨,同比降低11.22%;钢材产量45.67万吨,同比降低17.06%;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79.77亿元,同比提高5.51%;实现营业收入78.15亿元,同比提高5.4%;实现净利润1.97亿元,同比降低74.92%。国内特殊钢行业主体以大型企业集团和其他专业化企业构成。大型企业集团为中信特钢、宝武钢铁、沙钢东北特钢等,专业化企业以太钢不锈、天津无缝等为典型。根据技术装备、产品组合不同,国内特殊钢企业分类三类:第一类以公司、宝钢股份600019)为代表,产品定位以高端、高档特殊钢和合金材料为主,经过重组上市的中信特钢竞争优势逐渐增强。第二类以兴澄特钢等为代表,产品定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中、低合金钢产品(如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等);第三类是以生产一般合金结构钢和碳素结构钢等产品为主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各特殊钢企业都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培育和发展了相应的客户群体,尤其是部分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已经形成竞争能力。报告期内,我国特钢企业资产整合不断深化,宝武集团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通过纵向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优化配置,横向整合融合同类业务、同类资产,专业化塑造细分领域的优势地位;沙钢集团通过全面整合包括公司在内的四大特钢企业,宣誓了做大做强特钢板块的决心与方向;中信特钢与中钢集团的战略合作将助推其向高端产业延伸转型升级。近年来,永兴材料002756)、久立特材002318)等民营特殊钢企业迅速壮大,一些中、小规模特钢和合金材料研发制造企业凭借专业化优势发展迅速。2022年,公司所处的特殊钢行业格局和趋势未发生重大变化。与普钢相比,特殊钢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或生物相容性等,因此高品质特殊钢在军工、汽车、核电以及高速铁路等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国防先进武器和战略新兴产业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逐步深化,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军工产业、核电工业、高速铁路及汽车工业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迎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有望进一步拉动中高端特钢的需求。国内特殊钢企业工艺流程和装备已经和国外企业基本相同,甚至在部分装备上已经领先,但在技术创新、高端产品稳定性等方面仍有差距,这些差距制约了国内特殊钢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国内特殊钢行业仍存在供给矛盾,即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技术含量产品不能满足国内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情况,国内特殊钢行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应用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及提升空间。2022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叠加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上下游产业链运行不畅等影响,我国特殊铁行业进入弱周期,同时,受俄乌冲突、全球通胀、双碳发展等影响,2022年大宗商品及小金属价格普遍上涨,整体呈现成本高企、需求减弱、盈利下滑的态势,国内特钢企业经营效益同比普遍出现一定下滑。国务院于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国家对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发展000547)的政策支持为特殊钢企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2021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应围绕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着重推进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等材料创新发展。这对以高温合金为核心产品的公司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2022年1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提出要提升钢材的供给质量,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特钢产品,引导特钢行业技术提升与发展升级。同时还明确提出有序发展电炉炼钢,对全废钢电炉炼钢项目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环保管理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鼓励在中心城市、城市集群周边布局符合节能环保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中小型电炉钢企业,生产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协同消纳城市及周边废弃物。积极发展新型电炉装备,加快完善电炉炼钢相关标准体系等。这些对使用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公司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坚持以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内、国际高端制造业的原材料需求。公司通过研发和技术改造的投入聚焦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高档工模具钢、特种冶炼不锈钢等战略产品,致力提高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原材料需求的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快速推进技改项目实施,逐步提升产能,在目前“三高一特”等优势产品基础上,公司将继续精确瞄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优化高盈利、高指标性能品种结构,逐步提升高温合金、高强钢等重点产品产量占比,更好的满足军工、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发展对高端特殊钢的需求。此外,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及军工、航空航天等单位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形成特有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技术领先、产品高端、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自主创新、聚焦主业,全面提升产能及产品质量,打造中国第一特种冶炼生产企业及最具投资价值的特钢上市公司。根据公司2022年实际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结合当前主要原材料价格和能源动力价格上涨的实际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2023年公司计划实现钢产量65万吨至70万吨、钢材产量50万吨至55万吨,其中“三高一特”核心产品8万吨至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至96亿元,实现净利润4亿元至8亿元。公司使用的镍、钴、钼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进而影响公司成本,原材料成本在公司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比约60%-70%。报告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公司业绩产生了一定影响,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营销模式,在订单确认后锁定相应原材料价格,以原材料采购成本、加工费等作为定价基础,同时,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情况相应调整产品售价,但仍无法完全将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转移至下游用户,虽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扩大产能实现规模经济,但仍存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给公司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汽车工业发展状况是拉动国内特钢消费的主要动力,2022年,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叠加国内国内经济复苏缓慢、上下游产业链运行不畅等影响,我国特殊铁行业进入弱周期。同时,汽车行业受经济下行影响低迷运行,对特殊钢产品需求明显降低。公司在报告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核电、风电、铁路用钢等领域,但仍无法对冲汽车钢产品市场低迷对盈利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内特殊钢行业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正在加速提升。近年来,我国从事生产高温合金企业逐渐增多,随着我国航空航天及相关领域发展壮大,可能还会存在新的投资者进入。未来,公司将长期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公司高温合金、超高强度钢等重点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较高,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公司生产的军用产品是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近年来,我国国防军工及航空航天领域加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公司高端产品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如果未来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发生周期性波动甚至大幅下降,可能导致公司业绩发生较动甚至大幅下降。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加强对能源使用和排放物的管理,但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日趋严格,将加大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以及对环境治理和管控方面的难度。2022年10月,公司收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关于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请求确认其对公司破产债权诉讼案的《民事判决书》,法院判决确认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行对公司享有的普通破产债权数额为24,660.6万元,截止本报告披露日,该案终审尚未判决,公司基于谨慎性考虑,确认计提预计负债9,621.52万元。若终审判决与公司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存在差异,将对当期利润造成一定影响。2019年12月,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9]147号)和《市场禁入决定书》([2019]24号)。截止本报告披露日,关于本诉讼事项的诉讼时效已经届满,公司将陆续收到尚在审理中的诉讼案件判决及调节结果并进行付款,预计不会对公司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已有332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78亿股,占流通A股29.3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1.25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投资者可加强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一季报显示,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2-12-31)增长16132户,幅度26.61%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