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传承历史文脉 催生城市文化新空间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04-14 阅读次数:

  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bob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落实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等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生活品质,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保留城市文化记忆,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更好地发挥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赋能重要作用,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的指导下,《中国文化报》自4月10日起开设“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栏目,聚焦报道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为各地提供有益参考。

  2019年,习在上海考察时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城市更新中,只有持续加强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老旧厂房的保护利用,拓展城市文化和旅游空间,更好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发展,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才能让城市更有内涵和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城市更新并不意味着大拆大建,要以彰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为核心,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旧城更新改造是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政府的两个相互交织、空间重合的重要任务。“老城区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集中承载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抓手;老城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满足老城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是历史文化可持续保护传承的重要保障。”张广汉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城市更新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他还建议,通过中央财政设立“历史文化街区维护修缮专项资金”,带动省级、市级财政配套资金,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维护修缮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是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高琳一直关注的问题。在她看来,应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城市资源的研究并出台认定标准,鼓励各地积极申报划定传统风貌区,并给予配套支持政策,形成保护发展的氛围,尽可能减少城市更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

  近年来,渝中区顺应城市肌理,打造了中山四路等3个历史文化街区、十八梯等9个传统风貌区、三层马路等7个山城老街区,对149处文物、44处历史建筑实施了保护修缮。值得一提的是,在渝中区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内,曾经大多数房屋破旧不堪、结构简陋,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渝中区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对其进行了长达5年的升级改造。2021年,十八梯焕新开街,在保留老重庆历史风貌的同时,让这一街区成为重庆旅游消费的新地标,走出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统筹发展的新路径。

  “城市更新因其系统性、融合性与创新性要求,面临系统重塑挑战、新旧融合挑战、创新适应挑战。”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建飚建议,应优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发挥规划设计统筹引领作用,以发展的视角引领传统文化、空间功能、产业转型要素,通过“设计+科技”融合的方式实现多维度优化和效能提升。

  近年来,将城市中老旧厂房更新升级为文创旅游区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园,曾是首钢集团的核心生产区。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为了兑现绿色北京、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2005年,国务院批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治方案,首钢自此开始逐年减产,直至2010年最后一炉铁火流出、高炉熄火。原有厂区则在保留工业遗存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内部功能改造与空间更新,造就了一座与冬奥赛场共生的城市综合体。无人驾驶、书店展览、咖啡美食、会议论坛……如今,走进首钢园,钢铁工业风不仅与冬奥元素完美融合,更融入北京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今年2月,在“纪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首钢集团副总经理梁捷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00万人参观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区域。同时,这里增设了传播冬奥文化的展厅,也结合冬奥的一些形象开发了冰墩墩、雪容融的裸眼3D影像,让大众持续亲近冬奥文化。

  “在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之际,我觉得最好的纪念就是首钢园区在经历冬奥会以后,成为一个处处洋溢着生机和产业活力的新城市更新空间。”梁捷表示,围绕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钢将聚集“科技+”和“体育+”产业,并推动园区串联各个业态,包括体育文化体验、元宇宙展馆建设等。

  除了大型改造项目,根植于社区的“微更新”也是城市不断升级的重要手段。“社区‘微更新’是指按照循序渐进的城市更新理念,以群众需求和参与为导向,对社区(村)的微型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精细、精致的改造提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总规划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认为,以完整社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开发,而是在政府补贴与监督管控下,企业兼顾一定社会使命,从运营管理着手,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资产管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成都郫都区德安社区的屋顶“产业社区公共空间” 成都高新区益加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 成都郫都区双柏社区将杂物间改造为“美好生活馆” 成都高新区益加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供图

  将于今年10月召开的世界科幻大会落户四川成都郫都区。借此契机,郫都区不断推动城市更新计划。自2021年底申办成功以来,郫都区的各街道、社区变化巨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推陈出新。在郫都区德源街道的德安社区,面对居民生活配套服务供给薄弱、企业配套需求缺位的难点痛点,社区鼓励并支持成都瑞雪精密机械厂在其厂房屋顶进行升级更新,建设了“德安瑞雪之家”,其中包括党建博物馆、会议礼堂、健身房、母婴室、室外篮球场、心理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德源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吴天介绍:“除了瑞雪精工的职工,周边其他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都可以预约使用这些设施,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大大提升了园区人才和周边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郫筒街道双柏社区将社区杂物空间改造为集社区图书馆、森林集市、公益咖啡、社区茶铺等于一体的新型空间。德源街道红旗社区则在街道、社区和居民三方合力下,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并借助社区规划师等专业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出社区更新与社会治理一体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成都高新区益加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社区规划师魏明媛直言:“城市微更新是一项艺术,如何通过‘微’措施,传递‘大’意义,是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